歷史沿革
和平村清代前屬朱寨,民國時期曰環山保,1949年後,與斗北合鄉取名海山鄉,1959年,與斗北拆隊,人民生活富裕,村民家庭和睦平安,故稱和平大隊,屬楓亭人民公社。1984年,和平大隊改稱和平村民委員會,屬楓亭鎮。
風俗人情
三十八鄉巡遊
清朝末年,時局動盪。加之黑白旗紛爭,更使民不聊生。值此之際由荷珠村、東林村等首先發起,霞江村積極參加,秘密串聯活動,逐步聯合秀郊村、東鼎村、滄溪村組成以“六鄉”為主體的民間自衛組織。組建“保和堂”,奉祀宋代愛國名將楊五郎(楊公太師),宣傳維忠維孝,忠國愛民,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以“保境安民”,“和睦鄉里”為宗旨,揚善抑惡,抗強扶弱,正確處理當時極為錯綜複雜的“黑白旗”紛爭,化干戈為玉帛,創造一個與周邊鄉親和睦共處的環境。信譽日隆,聲望日大,影響日廣,發展成36鄉。1985年,又有墘厝,下馬兩村加入,成為38鄉,人口近五萬人。由於和平村部分自然村也有加入,故麟山宮出遊時也有游到和平村部分自然村境內。
每逢元宵佳節,楓亭鎮麟山宮境內的38個自然村都要例行出遊、游燈儀式,參加人數達2000多人,活動持續3天,出遊路程50多公里,中途住村2處。出遊時,以”皂隸舞”前引開道,隨後依次排列大鑼、大燈、彩旗、橫批、宮旗、金爪斧錢、龍虎旗、執事、槍班、管樂隊、馬隊、舞龍、舞獅、八班、神卒、高官、矮吏、香亭、神轎以及各種彩駕隊伍,一路浩浩浩蕩蕩,十分壯觀。
朱寨巡遊
每年元宵期間,在楓亭鎮朱寨,傳承了六百年的皂隸舞總會準時上演。
在大宮前,隨著扮演古代小吏的小孩分成兩隊,一字排開,將手中的紅色木棍在地上敲敲打打,四個戴紅面、黑面、綠面、白面面具的皂隸進場後,壓軸大戲皂隸舞開始了。
皂隸舞的表演由“請牌”、“開道”、“收牌”三個部分組成。開場時,旗牌官立於表演區後,四個皂隸和八個“八班”分別左右兩側,呈八字隊形。當旗牌官揮動令旗,高喊“開路時”,“請牌”開始。首先由黑面皂隸離開佇列,把燭牌請出,在大鑼、嗩吶的伴奏下,把燭牌放置地上,牌的正面亮出“進香”二字,然後跳回原位。接著,旗牌官又揮動令旗,高呼“威乎乎”,眾齊聲呼應。此時,紅面皂隸重複黑面皂隸動作,獅舞向前,轉換燭牌方位,亮出“參謁”二字,請牌完畢。
當旗牌官再次揮動令牌,高喊“威乎乎”,開道開始了,眾皂隸齊聲呼應,舞起皂隸舞,按佇列左右舞動開道向前,直至燭牌前,才小跪返回原地,最後旗牌官又高喊“威乎乎”,傳
令“收牌”,這時綠面皂隸獨舞向前,將燭牌收回原處,舞蹈結束,整個過程大概持續10分鐘。
“皂隸舞”動作十分古樸簡練,因帶有宗教色彩的嚴肅性,代代相傳,基本保持原貌。基本動作有“盤腿跳”、“左右跳步”、“左右望”、“左右擺”等,橫向流動線條較多,具有節奏鮮明、動作剛烈、粗獷豪放,造型優美等特徵。
童英踩火場
童英踩火場是朱寨巡遊的一大特色,童英踩火場由來已久,每逢朱寨巡遊菩薩回宮,童英踩火場在朱寨大宮前上演。依據傳統朱寨大宮前會先搭起大木堆,木堆壓有貢銀靈符等,在巡遊隊伍回宮前點燃木堆,待火將木堆燒成木炭時,五六個童英輪番出場,赤腳踩過火堆之上,而沒有絲毫燙傷,若神明金剛保佑一般,里
人為之奇也。最先出來的童英手執令旗,橫縱踩過火場,而後五六童英個相繼有朱寨大宮跑出踩過火場,周而復始,踏場數十次,眾人近觀深感火場之熱度,更佩服踩火場童英之勇氣。
朱寨游燈
教育學園
和平國小
2014年,仙遊縣楓亭鎮和平國小因參加全縣中小學生書法競賽而名動全縣,該校派出16名學生參賽,16人全部獲獎。一個基層國小,能有如此成就,真是難得。
成績的取得緣於該校對學生的書法教育的重視,將書法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認真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學校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聘請黃新賢為該校書法教師,每周為學生安排一節書法課。
表彰榮譽
1962年,和平村林業生產先後受到國務院及省政府的表彰。
1994年,林業部授予和平村“造林綠化千佳村”榮譽稱號。
水利工程
獅球水庫位於仙遊縣楓亭鎮和平村,距鎮10公里。集雨面積2.4平方公里,植被覆蓋良好,土壩高30.7米,總庫容105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5.5萬立方米,庫內呈狹長形。
涵洞位於大壩右側山坡岩石上,砌石拱涵結構,高0.8米,寬0.6米,採用鑄鐵轉動門蓋啟閉,最大輸水流量0.5立方米/秒。溢洪道位於大壩左側山坡岩石上,採用實用堰形式,設控制閘1座,3孔,每孔淨寬3米,高4.6米,閘門用鋼板格梁,手搖啟閉機操作,每台啟重10~15噸。防洪標準按“五十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93.5立方米/秒;“五百年一遇”校核,為133.7立方米/秒。渠道長13.7公里,建築物29座。設計灌溉面積0.24萬畝,實灌0.23萬畝,楓亭公社3個大隊受益。
工程於1957年12月動工,分期施工,1965年完成第一期,1976年11月大壩加高完成,由小(二)型擴為小(一)型水庫,共用去石方9萬立方米,其中石方0.99萬立方米,投工21.9萬工日,投資24.76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0.16萬元)。
景觀建築
境內保留清代古民居10座;還有古建築雲林寺、雙林寺等。
雲林禪寺
雲林寺,位於和平村,宋通直郎朱賞建,元季亂,雲林寺皆圮。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於近年新建的觀音亭分別左右座落於“獅峰”山下,面向“獅球水庫”,形似“雄獅戲水”之意境。四周林木蒼鬱,雲霧繚繞,雜樹生花,四季如春。“雲林”的寺名,真實地反映了雲林俱美的自然景色。
獅峰
獅峰海拔500米,環顧四周數其最高,站立獅峰之上,遠眺湄洲灣,人煙帆影,樓廈星羅棋布,崛起中的經濟開發區,各類廠房樓舍恰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從海灣迫近北山而來,以現代化建設氣勢雄姿,打扮這裡的一山一水,繪出一幅最新的當代“雲林春色”畫卷!
雙林寺
和平古建雙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