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讀不厭

百讀不厭

百讀不厭是一個成語,讀音是bǎi dú bù yàn,形容書讀了多少遍也不覺得厭倦,突出人學習非常認真、刻苦,同時也用來引用書或者其它東西很吸引人,讓人愛不釋手,看見了就希望擁有它、觀賞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讀不厭
  • 出處:《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 讀音:bǎi dú bù yàn
  • 解釋:讀一百遍也不會感到厭煩
解釋,出處,詞語辨析,語法,

解釋

厭:厭煩,厭倦。讀一百遍也不會感到厭煩。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出處

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釋義
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水滸》等,都是令人~的古典文學名著。近義詞:膾炙人口、百聞不厭 、手不釋卷、津津樂道、興致勃勃。
為什麼一些作品有人“百讀不厭”,另一些卻有人不想讀第二遍呢?—— 朱自清《論百讀不厭》
好像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人們念那半部《論語》似的那么百讀不厭。——《老舍文集》
魯迅 《彷徨·高老夫子》:“是的,那--‘ 中國 國粹義務論’真真是要言不煩,百讀不厭”
續範亭 《論詩》:“凡感人最深的語言是百讀不厭的語言。”

詞語辨析

反義詞:味同嚼蠟、索然無味、興味索然、枯燥無味。
造句:朱自清的文章寫的太好了,令我百讀不厭。
英文:very interesting; worth reading numerous times.

語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喜愛讀的書或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