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百衲本二十四史
- 作者:司馬遷等著;張元濟等主編
- 類別:K2
- 頁數:約64000 筒葉(全820 冊)
- 定價:198000.00 元(全820 冊)/每套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 裝幀:線裝;正文用紙,涇縣手工宣紙
- 開本:6 開版式(相當於正常圖書32 開)
出版過程,張元濟貢獻,百衲本評價,最新版本,本書特色,專家評價,主編簡介,
出版過程
1930年3月,商務印書館正式發布《百衲本二十四史預約樣本》,其中的“影印緣起”,記述了這部經典版本的誕生經過。
1926年《四部叢刊》重印時,商務印書館發布預告稱,除《明史》仍用殿本之外,其它各史都將以珍罕的宋元古本為底本影印。
按預售計畫,“百衲本”《二十四史》應當在1933年全部出齊。但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日軍飛機轟炸了商務印書館上海總部,導致已經印製好的大量圖書、印版焚毀,甚至連館藏的宋元古本也未能全部搶救運出。
到1934年間,除了“一二八”事變之前已經印製完畢並按預約售出的前兩批六種史書,以及剛印製完成的第三批四種總計十種史書之外,其餘“十四史”均需重新製版,有的還需重新搜求古本。商務印書館同仁全力以赴、共克時艱,學術、藏書等各界人士鼎力襄助,使這項偉大的工程沒有中輟。
張元濟於1934年3月發布了“重訂百衲本二十四史”的預約樣本。
全書至1936年出齊。
中華書局排印“聚珍本”《二十四史》針對普通讀者的需求,商務印書館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針對專業讀者的需求。一個有美觀雅致的字型版式,一個有精益求精的描潤校印,各具特色。論享受閱讀,要看“聚珍本”;論版本權威,當推“百衲本”。
張元濟貢獻
張元濟先生對《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印造居功甚偉。
張元濟(1867-1959)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中國近代傑出的出版家、版本目錄學家和藏書家。清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貴州司主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
1901年投資商務印書館,任編譯所長、經理、監理,1926年後任董事長。
建國後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任上海文史館館長。張元濟出生於藏書世家,六世祖張宗松以涉園藏書聞名,至清道光年間,藏書因戰亂散佚。張元濟自青年時代即立“繼承先世遺業之志”。經多年尋訪,共蒐集到原涉園藏書和刻書104種。他在商務印書館任編譯所所長時,多方尋訪,收購大批古籍,建立了藏書室,1908年命名為涵芬樓,1926年又擴建為東方圖書館,涵芬樓乃專門作為善本書庫。
他在涵芬樓附近設立編校中心,廣泛搜求各史善本,字字精校,頁頁修潤。單是為《百衲本二十四史》所做《校勘記》就達百餘冊。他親自挑選紙張、監督印刷,克服了社會動盪、戰火紛飛、原本校樣屢遭焚毀等困難,歷時18個春秋,完成《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編輯出版。其工程宏大,堪稱“前無古人,澤被後世”。
《百衲本二十四史》所選版本,有宋刻善本15種、元刻善本6種、明清初刻3種。如《史記》選用宋慶元黃善夫家塾本;《漢書》選用宋景祐刻本;《晉書》則以幾種宋刻本配齊;南北朝七史用的是宋眉山七史本;《隋書》和《南史》、《北史》用元大德刻本;《舊唐書》用宋紹興刻本;《新唐書》用宋嘉祐刻本;《舊五代史》世無傳本,用清人自《永樂大典》中所輯版本;《新五代史》用宋慶元刻本,宋、遼、金三史均用元至正刻本,系初刻本;《元史》用明洪武刻本;《明史》用清乾隆武英殿原刻本。
1933年12月,商務印書館發布了一份《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潤始末記》,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古籍校印流程,並刊出了“底樣”與“清樣”以作比較。
影印古籍時,如果所用底本不是初印,而是經多次刷印,字跡筆劃難免模糊或斷缺。如果找不到更清晰的初印本,就必須在影印過程中進行描潤。所謂描潤,即根據別的版本把模糊斷缺描清、補足。根據《描潤始末記》介紹,“百衲本”《二十四史》所選底本最模糊的是宋刻南北七史,校勘工作十分繁難。
其描潤之法如下:
原書攝影成,先印底樣,畀校者校版心卷第葉號,有原書,以原書,不可得,則以別本,對校畢,有闕或顛倒,鹹正之。
卷葉既定,畀初修者以粉筆潔其版,不許侵及文字。既潔,覆校,粉筆侵及文字者,記之,畀精修者糾正。
底樣文字,有雙影,有黑眼,有搭痕,有溢墨,梳剔之,梳剔以粉筆。
有斷筆,有缺筆,有花淡筆,彌補之,彌補以朱筆。
仍不許動易文字,有疑,闕之,各疏於左右欄外。
精修畢,校者覆校之,有過或不及,復畀精修者損益之。再覆校,取武英殿本及南、北監本、汲古閣本與精修之葉對讀,凡原闕或近磨滅之字,精修時未下筆者,或彼此形似疑誤者,列為舉疑,注某本作某,兼述所見,畀總校。
總校以最初未修之葉及各本與現修之葉互校,復取昔人校本史之書更勘之。
既定為某字,其形似之誤實為印墨漸染所致或僅屬點畫之訛者,是正之,否則仍其舊。其原闕或近磨滅之字,原版有痕跡可推證者,補之,否則寧闕。闕字較多,審系原版斷爛,則據他本寫配,於欄外記某行若干字據某某本補。
復畀精修者摹寫,校者以原書校之。一一如式,總校覆校之。
於是描潤之事畢,更取以攝影。攝既,修片。修既,製版。製版清樣成,再精校。有誤,仍記所疑,畀總校。總校覆勘之,如上例。精校少二遍,多乃至五、六遍。
定為完善可印,總校於每葉署名,記年月日,送工廠付印。
“百衲本”以其對古代版刻的“妙手回春”之術,在中國近代出版史上留下濃墨重描的一筆。獨立成冊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潤始末記》,與《重訂百衲本二十四史預約樣本》一起,也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獻。
百衲本評價
最新版本
《魯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
2013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原樣影印《魯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採用錦絲和牛膠等材料,進行手工古式裝訂,下捻線裝,不易破散,紙質輕柔,便於翻閱。所用宣紙,質地堅韌柔軟,著墨吸墨力強,印刷網點精細清晰,色澤潔白均勻;墨則使用“堅如玉,紋如犀”、“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特級徽墨。整個工藝流程,原汁原味地傳遞出傳統印刷文化的魅力。
像《百衲本二十四史》原刊一樣,此次影印,出版社也製作了專用書櫃,使收藏、陳列、使用一體化,古色古香,便利讀者。
本書特色
本書版本具有權威性,品相極佳。儘管市場上已經出版了六七套同類書,但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這套書最大的特色及不同點在於,她的底本是以魯迅先生收藏當時(20 世紀30 年代)剛剛出版的全本,即初版初次,並且非常完整,絕不是東湊西拼,收集不同年代的版本,這是我們這套書最強的市場競爭力。至2013年市場上的同類出版應該說只有該版本是依據魯迅先生收藏的初版初印並且是全本善本。影印出版物如果沒有最佳的善本作為母本,那么價值就不大了。
不僅如此,魯迅先生的這套底本至今已有七八十年,保存得非常完好,幾乎沒有別人翻閱,沒有任何損壞。所以我們將這套書命名為《魯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
專家評價
北京大學原校長,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評價為“博觀精勤之成績所以嘉惠學子益無限量”。史學家傅增湘盛讚“所採獲者皆前人未見之書,故其定論者多千古未發之覆”。文獻學家張舜徽在其《中國文獻學》中認為,“從此全史出現了最標準的本子,可據以訂偽補缺,對史學界的貢獻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