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蟲將軍

百蟲將軍

黃允(公元300-395年)本名元方,字彥豐。按《氏族略》,黃以國為氏,先大父黃騰由江夏郡黃州黃岡縣遷光州固始。晉懷帝永嘉太守黃知運子也,隨晉元帝南渡,輾轉入閩,守晉安,政尚慈惠,封閩國公,居於福州候官黃巷(今東街口南側黃巷),嘗以道學倡閩,有萬卷書樓在三山榴花洞。卒於官,年九十有五,諡文節。十二世孫唐進士黃岸開國公桂州剌史賜金紫光祿大夫謚忠義,十七世孫唐進士校書黃璞從弟御史黃滔、福州道山黃氏始祖御史中丞黃碣。三十世孫元黃安子孟仁,避至正之亂,仍遷回福州候官道山,有分居長樂、永福者,樞相族黃祖舜、大魁族狀元黃定、黃朴諸裔均多貴顯。子孫蕃衍遍閩粵,實為閩粵兩省黃氏之始祖。

基本介紹

  • 本名:黃允
  • 別稱:百蟲將軍
  • 字號:彥豐
  • 所處時代:晉朝
  • 出生時間:300
  • 去世時間:395
歷史記載,相關資料,

歷史記載

傳說古賢臣伯益的稱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洛水》:「﹝九山﹞有《百蟲將軍顯靈碑》,碑云:‘將軍姓伊氏,諱益,字隤敳,帝高陽之第二子伯益也。’」
●清顧炎武《日知錄·巫鹹》:「伯益古賢臣也,而世有‘百蟲將軍’之號。」

相關資料

事實上,這個稽山大王就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調馴鳥獸的伯益,百姓習慣把他稱為“百蟲將軍”,認為百蟲都在他管轄之下。有這么一個傳說,伯益善於畜牧和狩獵,又能用火焚山,驅逐野獸。帝堯時,洪水滔天,天下沉漬,無地可種,百姓靠獵取飛禽走獸來果腹,而伯益的特長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然後,禹和伯益駕著小舟,把獵得的新鮮鳥獸肉,分送給困於水患的先民,使百姓得以活命,好投身治水。因此,伯益的佐禹之功雖不及大禹治水,但卻也值得一提。
在解放前人們為了紀念伯益,農民會在每年的正月十二至十六日要趕稽山大王。人們帶著各種供品到廟中燒香叩拜,每天演戲娛神,以求“百蟲之神”稽山大王能保護莊稼不遭蟲害。而如今這個風俗也得以傳承,所不同的是,現 在人們會在三月初九紀念伯益,因為今天是他的生日。為了紀念他,村民要在三月初八划龍舟,會在寺里做大戲、開廟會等。所以那一天應該是大王廟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