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脈推拿

百脈推拿

百脈推拿是由宮廷醫術第五代傳人陳作軒先生所傳承並發揚光大的百脈推拿康復醫術,是一種既方便學習掌握,又效果奇佳的調理康復技法之一。這種康復技法不用打針,不用吃藥,更不用做手術,僅憑醫師以一雙手施用於患者的相關病變部位或反射區,用手法進行調理,因而既無毒副作用,又減少了患者的痛苦,縮短了調理時間,使患者儘快康復。一些屬於現代醫學難題的疾病,如中風后遺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強直性脊柱炎、腰間盤滑脫、癌症等,在百脈推拿醫術面前變得輕而易舉。從古代中醫的傳承及現代醫法的開拓方面。百脈推拿醫法都無疑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現代人類的救命術。出於挖掘整理,弘揚推廣這一醫法,解除患者疾苦的目的,作為醫者都應該且有必要從哲學、醫理、醫術等方面闡釋百脈推拿療法的精髓,尋找到其治病救人的理論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脈推拿
  • 傳承者:陳作軒先生
  • 特點:方便學習掌握,又效果奇佳
  • 性質:調理康復技法之一
起源,醫理,療法,

起源

究其百脈推拿原始哲學根底,可追溯到6500年前的河圖、洛書。《易·繫辭上》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歷代先賢將河圖洛書,簡稱為河洛,其原始圖形如下:
河圖 洛書
河圖中的白圈代表陽,有1、3、5、7、9五個奇數,黑點代表陰,有2、4、6、8、10五個偶數。陰陽數合計為55。
洛書中的白圈也是陽數,有1、3、9、7、5五個奇數,與河圖中的陽數一樣多,但排列順序有區別;黑點是陰數,有2、4、8、6這四個偶數,排列順序也與河圖不同。陰陽數合計45。實際上,陽數的排列順序是個底數相等的冪的級差數列30、31、32、33,陽數5在中央位置;陰數排列的順序也是個底數相等的冪的級差數列,但底數不等,是21、22、23、24。
眾所周知,伏羲氏從河圖推演出先天八卦,周文王從洛書推演出後天八卦,漢代的《周髀算經》推演出勾股定理,楊雄在《太玄經》中用河洛理論推演出六十納音,宋代陳摶以河洛理論繪製出《易龍圖》,推演出七曜和二十八宿,朱熹據此推演出天文、地理、歲時、人道等文明,明代朱載堉因此發現了十二均律,醫家則創出了子午流注和百脈醫術。百脈推拿術便是百脈醫術的分支之一。
“百脈”來源於《黃帝內經·素問》的“經脈別論”篇:“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這句話的意思是:“全身的經脈都和肺經相連。全身的精氣,最後都要匯總入肺,然後再由肺臟把精氣輸布到體表。”從這一點往深處理解,“百脈”一詞,其實就是“全身血脈”,這與西醫的“動脈、靜脈”毫不相干。
把“百數”同“百脈”聯繫起來的是清代的徐忠可。他把河圖洛書之數加總並引申道:“百數生百脈。”創立了“百脈推拿術”。他把人體陽經匯集處稱為“天羅脈”,把陰經匯集處稱為“天奇脈”,把患者的病灶部位稱為“天應脈”,並總結出:“人體雖有百脈之多,不過三脈而已。”
這裡的“百”,已經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數量多”的代名詞。大家知道,查明的人身穴位有365個;百脈理論又將其分為70多個脈位,最後歸納為天羅、天奇、天應3脈。這就是大道至簡,一脈頂百脈,或說一脈即百脈。
百脈推拿醫術,優點很多。首先,河圖中的陰數之和30大於陽數之和25,整體顯陰性;洛書的陰數之和20小於陽數之和25,整體顯陽性。百脈之說綜合二者,從而實現了陰陽平衡。其次,河圖的陽數發散,陰數收斂;洛書中的陰數、陽數都是無限循環,表明事物的發展規律的生生不息;第三,陰陽之和的百數,雖然有計算上的重複,但它卻包容性更大,更易為人掌握。

醫理

從醫理層面概說百脈推拿醫術
百脈推拿醫術源於《黃帝內經·素問》。直接講述這一理論的是“皮部論”和“氣穴論”。
所謂“皮部”,從中醫理論講,它不是現代醫學的皮膚或 “肉皮”的概念,而是皮毛、腠理、經絡等皮肉感官神經的總和。
皮部論中記載:“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舍於臟腑也。故皮部有分部,不與,面生大病也。”“其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鼓病;熱多則筋弛骨消,肉爍胭破,毛直而敗。”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皮部是按照經脈的循行分布劃分的,全身的皮部分別屬於十二經脈。邪氣侵犯皮膚乃至毫毛,則毛孔就會張開,邪氣就會乘機侵入絡脈;絡脈中的邪氣充滿以後,就會傳入經脈;當經脈中邪氣亢盛時,就會侵入相關臟腑。如果在邪氣侵犯皮部時不及時治療,病邪就會向內、向更深層侵入,人就會生病。”“如果病邪留連於筋骨之間,寒邪盛,就會出現抽筋、痙攣、關節疼痛的症狀;熱邪盛,就會出現筋肉鬆弛、骨質疏鬆的症狀,就會皮肉敗壞、毛髮枯槁而脫落。”
再說氣穴,“氣穴論”一篇,主要是講哪些穴位能夠治療什麼樣的疾病。這些知識的掌握,對於一個標準的中醫來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現在的很多中醫已經忘卻了,不再用了,真可謂醫學的悲哀。我們講氣穴,就離不開中醫的 “溪谷論”。
“歧伯曰: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肉分之間,溪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氣。邪溢氣變,脈熱肉敗,榮衛不行,必將為膿。肉銷骨髓,外破大胭,留於節湊,必將為敗。積寒留舍,榮衛不居,卷肉筋縮,肋肘不得伸。內為骨痹,外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放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會,亦應一歲。其小痹淫溢,循脈往來,微針所及,與法相同。”這就是溪谷論。
如果用現代漢語辭彙來將這段話,應該是:“歧伯說:人體中較大肌肉的匯合之處叫‘谷’,較小肌肉的匯合之處叫‘溪’。肌肉之間,即溪谷的匯合之處,營氣和衛氣可以通行,但絕不能停留邪氣。邪氣溢出,侵犯人體,人體的正氣就會變得壅塞,而無法正常運行,因此會促使血脈發熱,肌肉腐敗,營氣和衛氣不能運行,最終成為膿腫。這種且其,假如向內深入,可造成骨髓腐敗,向外蔓延則會使大的肌肉也消瘦破潰。假如邪熱之氣侵入並停留於關節處,就會出現筋骨敗壞等更為嚴重的病變。假如寒邪侵犯人體而停留不去,則影響營氣和衛氣的正常運行,就會造成肌肉萎縮、筋脈拘急,四肢不能伸展。因此會在體內出現骨痹,在體表引發感覺上的麻木不仁。其原因是陽氣虛極,寒氣滯留溪谷所致。溪、谷與三百六十五氣相會,又恰好與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相應。若是輕微的邪氣溢出而致使身體出現‘小痹’,邪氣也會停留在某個部位,而不是沿著脈的來往循行。這種症狀施以小針即可治療,其方法與一般刺激孫絡的方法大體一致。”
從理論上講,很容易理解,誰能在皮部儘快找到“溪”和“谷”,誰就能準確而有效地為患者實施推拿術,推拿效果就好。相反,假如不能很快找到溪谷的準確位置,就很難收效。然而在實踐中,有很多醫者並非理論功底欠佳,他們也深知溪谷的重要,但在施術中卻難以奏效,究其根本則是在其施術手法方面了,因為他們沒能掌握尋找和定位溪谷的竅要,從而導致療治效果大打折扣,甚或無效乃至出現嚴重失誤,而造成患者終身遺憾。

療法

推拿和按摩作為治療和康復的手段,在《黃帝內經·素問》中都有記載和詳解。其“異法方宜論”中記述:“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這段話是說,“中央地區的地勢平坦而且氣候濕潤,物產豐富,種類繁多,人們生活安逸。由於體力活動的減少,造成氣血不暢。從而引發四肢無力等弱症、手足冷熱等厥逆症或寒熱症。治療這類疾病,適用氣功導引和推拿按摩相結合的醫法。氣功導引和推拿按摩就是從中央地區推廣出去獲得發展的。”
上面提到“按蹻”這個概念,所謂“按蹻”,其實就包括了按摩和推拿兩種醫法。在當今社會中,推拿和按摩已經分流:按摩局限在保健一隅,按摩師們只是很簡單地給患者放鬆放鬆,以治“未病”。這部分只要對需要者稍加培訓,都可上崗,因而造成了“按摩”的幾近泛濫。相反,推拿技法則多用於治療方面,既能治“未病”,又能治“已病”。從而其門檻提高了,實施推拿的醫者必須了解“八綱、四診”,必須懂得經脈,了解甚至修習氣功,還要了解和掌握藥理。倘若不會診斷,無法分辨病狀,不了解經脈為何瘀滯,阻滯點在什麼部位,就無從調治,強施只能是貽誤病情,貽害生命。
上面我們還提到“導引”一詞。導引主要是用意念引導病體濁氣下行,並使之排出體外。實施導引著必須有氣功根基,否則無法實行。
百脈推拿醫術中的按摩技法,按照施術者氣功造詣的高低和技術的掌握程度,可分為初、中、高三個級別:初級按摩,施術者能在64術中任取一術或多術,一次性取出單個脈位的積聚之物——病痧,解除部分痛苦;中級按摩,施術者可以同時清除幾個脈位的積聚物——病痧,消除幾個系統的病因;高級按摩,則能在一個脈位做推拿而同時清除全身阻滯,拿出所有病痧,消除全身病因。
百脈推拿醫術,雖以推拿命名,但並不排除使用藥物。只是在這一醫法中,藥物是作為輔助手段之一,而並不占主導地位。這裡有三條原則必須遵守:用食療可以治癒的,不吃藥;外敷能夠奏效的,不內服任何藥物;使用小方即可治癒的,不用大方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