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嬉春圖

百子嬉春圖

這是南宋畫家蘇漢臣繪的《百子嬉春圖》。《百字嬉春圖》是一小幅紈扇,但卻結構複雜精妙,畫家利用台欄池沼等高低上下稱景。將一百名兒童布滿畫面,三五成組,相互呼應,遠近關係處理得明確而有節奏,豐滿而不擁塞,繁複而不雜亂。

畫面描繪一個小孩左手拿著繩索,右手牽著一頭金鍍眼睛、銀貼齒的獅子。張嘴擺尾的獅子,由兩個披著獅皮的小孩扮成。旁邊三個孩子正在觀看戲耍,組成一幅童子戲獅的舞蹈場面。“獅子舞”是人們熟識喜愛的傳統民間舞蹈,有關獅子舞的最早記載見於三國魏人孟康的《漢書·禮樂志》注,注中說:“象人”“若今戲魚蝦獅子者也。”所見最早的獅子舞形象是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兩人扮成的獅子。宋代獅子舞非常盛行,尤其是兒童們跳起獅子舞都興高采烈。這一時期的獅子舞,注重武藝,表演常與打鬥相結合。獅子有時還口吐煙火,以增強神威武勇的氣氛。這幅以兒童生活為主的風俗畫反映了宋代民間舞蹈的盛行。此畫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原載《四朝選藻冊》(見《石渠寶笈續編》)。簽題蘇漢臣作。蘇漢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難後,跟隨宋室,遷居錢塘。詳細生卒年已經不可考,大致的活動時間為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中期。他早年曾當過民間畫工,宣和年間被征入徽宗畫院。擅長畫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嬰題材最為人所讚賞。這幅《百子嬉春圖》雖是一小幅紈扇,但卻結構複雜精妙,畫家利用台欄池沼等高低上下成景。將一百名兒童布滿畫面,三五成組,相互呼應,遠近關係處理得明確而有節奏,豐滿而不擁塞,繁複而不雜亂。
宋代獅子舞非常盛行,這一時期的獅子舞注重武藝,表演常與打鬥相結合。獅子有時還口吐煙火,以增強威武神勇的氣氛。這幅以兒童生活為主的風俗畫反映了宋代民間舞蹈的盛行。畫面中,一個小孩左手拿著繩索,右手牽著一頭金鍍眼睛、銀貼齒的獅子。張嘴擺尾的獅子,由兩個披著獅皮的小孩扮成。旁邊三個孩子正在觀看戲耍,組成一幅童子戲獅的舞蹈場面。“獅子舞”是人們熟識喜愛的傳統民間舞蹈,有關獅子舞的最早記載見於三國魏人孟康的《漢書·禮樂志》注,注中說:“象人”“若今戲魚蝦獅子者也。”所見最早的獅子舞形象是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兩人扮成的獅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