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八三昧

,出大智度論。 首楞嚴三昧梵語首楞嚴。華言健相分別。梵語三昧。華言正受。亦云正定。謂菩薩住是三昧。則於諸三昧行相。多少淺深。悉能分別了知。而一切魔惱。不能破垓。是名首嚴三昧。寶印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一切三昧。悉能印證。然諸寶中法寶為最。今世後世夃至涅盤。能為利益。是名寶印三昧。(梵語涅盤。華顫滅度。)師子戲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一切三昧中。出入遲速。皆得自在。於諸外道。強者破之。信者度之。譬猶師子戲時。而能制伏諸獸也。是名師子戲三昧。妙月三昧謂菩薩入是三昧。能除無明暗蔽諸法邪見。譬猶滿月清淨。無諸障翳。而能除破黑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八三昧
  • :首楞嚴三昧
  • :寶印三昧
  • :師子游步三昧
相關信息
(一)首楞嚴三昧 首楞嚴三昧者。首楞嚴秦言健相。分別知諸三昧行。相多少深淺。如大將知諸兵力多少也。菩薩得是三昧。諸煩惱魔及魔人。無能壞者。譬如轉輪聖王。主兵寶將所住至處無能壞伏故。名健相三昧也
(二)寶印三昧 寶印三昧者。能印諸三昧。於諸寶中。法寶是實。今世後世。乃至涅盤。能為利益。如佛語比丘。為汝說法所謂法印。法即是實。印即是解脫門。若三藏教門。以三法為法印。若摩訶衍教門。但有諸法實相一法印。與實相般若。相應三昧。名為寶印三昧也
(三)師子游步三昧。師子游步三昧者。菩薩得是三昧。於一切三昧中。出入遲速。皆得自在。譬如眾獸戲時。若見師子。率皆怖攝。師子戲時。於諸群獸。強者則殺。伏者則放。菩薩亦如是。得是三昧。於諸外道。強者破之。信者度之。故名師子游步三昧。下一百四三昧。亦應如是。具出大智度論。若欲知之。自當尋彼論。
(四)妙月三昧(梵su -candra ),菩薩入此三昧,能除無明暗蔽等諸法邪見;猶如清淨滿月,無諸障翳,而能破除黑暗。
(五)月幢相三昧(梵candra -dhvaja-ketu ),菩薩入此三昧,一切諸法通達無礙,皆悉順從;猶如大將:以寶幢作月之像,人見此相,悉皆隨從。
(六)出諸法三昧(梵sarva -dharmodgata ),又作出諸法印三昧、一切法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令一切三昧出生增長;猶如降下及時雨,令草木皆生。
(七)觀頂三昧(梵vilokita -mu^rdha ),菩薩入此三昧,能遍見一切三昧,如住山頂,悉見眾物。
(八)畢法性三昧(梵dharma -dha^tu-niyata ),又作法界決定三昧。諸法體性,無量無二,難可執持。菩薩入此三昧,則能決定知諸法性,而得定相;猶如虛空無能住者,得神足力,則能處之。
(九)畢幢相三昧(梵niyata -dhvaja-ketu ),又作決定幢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決定持諸三昧法幢,於諸三昧最為尊勝;猶如大將得幢,表其尊大之相。
(十)金剛三昧(梵vajra ),又作金剛喻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智慧堅固,能破諸三昧;猶如金剛堅固不壞,能碎諸萬物。
(十一)入法印三昧(梵sarva -dharma-praves/a-mudra ),如人入國境,有印得入,無印則不得入;菩薩住此三昧,即能入於諸法實相。
(十二)三昧王安立三昧(梵sama^dhi -ra^ja^-supratis!t!hita ),又作善立定王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於一切諸三昧中皆得安住;猶如大王,安住正殿,召諸群臣,皆悉從命。
(十三)放光三昧(梵ras/mi -pramukta ),菩薩住此三昧,能放種種光明,照諸三昧,悉皆明了。
(十四)力進三昧(梵bala -vyu^ha ),又作精進力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於諸三昧得自在力,常能神通變化,度諸眾生。
(十五)高出三昧(梵samudgata ),又作出生三昧、等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長,諸三昧性得從心而出。
(十六)必入辯才三昧(梵nirukti -niyata-praves/a ),又作入一切言詞決定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辯說一切三昧,於眾生語言次第及經書名字等,悉能分別無礙。
(十七)釋名字三昧(梵adhivacana -praves/a ),又作入名字三昧、等入增語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釋諸三昧名字及諸法義,令人得解。
(十八)觀方三昧(梵dig -vilokita ),菩薩住此三昧,於諸三昧出入自在無礙,故能以憐愍、平等之心,觀照十方眾生,皆得度脫。
(十九)陀羅尼印三昧(梵a^dha^ran!a -mudra ),又作總持印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持諸三昧印,分別諸三昧。
(廿)無誑三昧(梵asam!pramos!a ),又作不忘三昧、無忘失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不生愛、恚等無明之邪見,於諸三昧皆無迷闇之事。
(廿一)攝諸法海三昧(梵sarva -dharma-samavasaran!a-sa^gara-mudra ),又作攝諸法海印三昧、諸法等趣海印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三乘法皆攝入是三昧中;如一切河流,皆歸於海。
(廿二)遍覆虛空三昧(梵a^ka^s/a -spharan!a ),菩薩住此三昧,以三昧力遍覆無量無邊之虛空,或放光明,或以音聲充滿其中。
(廿三)金剛輪三昧(梵vajra -man!d!ala ),菩薩住此三昧,能持諸三昧,於一切法中所至無礙;猶如金剛輪,所往之處無有障礙。
(廿四)寶斷三昧(梵ran!am! -jaha ),菩薩住此三昧,能斷除一切三昧之煩惱諸垢;如有真寶,能治諸寶,令得潔淨。
(廿五)能照三昧(梵vairocana ),又作能照耀三昧、遍照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智慧照了諸法;猶如日出,普照世間,事皆顯了。
(廿六)不求三昧(梵anim!is!a ),又作不眴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了諸法,皆如幻化,三界愛欲悉斷,都無所求。
(廿七)無住三昧(梵aniketa -sthita ),又作三昧無處住三昧、無相住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了諸法,念念無常,無有住相。
(廿八)無心三昧(梵nis/cinta ),又作不思惟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心、心所法,皆不生起作用。
(廿九)淨燈三昧(梵vimala -pradi^pa ),又作無垢燈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離諸煩惱垢,智慧之燈得以清淨明發。
(卅)無邊明三昧(梵ananta -prabha ),又作無邊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無邊世界眾生及無量諸法,皆悉明了。
(卅一)能作明三昧(梵prabha^ -kara ),又作發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能照明諸法;猶如暗中燃炬:無不明了。
(卅二)普照明三昧,又作普遍明三昧、普照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普照諸法種種三昧門;猶如輪王寶珠,光照四邊。
(卅三)堅淨諸三昧(梵s/uddha -sa^ra ),又作淨堅定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令諸三昧清淨堅牢,不為一切垢法所染壞。
(卅四)無垢明三昧(梵vimala -prabha ),又作無垢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離一切諸三昧垢,破除一切無明之愛欲煩惱,亦能照了一切三昧。
(卅五)歡喜三昧(梵rati -kara ),又作發妙樂三昧、作樂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生無量無邊之法樂。
(卅六)電光三昧(梵vidyut -pradi^pa ),又作電燈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於無始以來所失之道,還復能得,如電光暫現,以導引行者得路。
(卅七)無盡三昧(梵aks!aya ),菩薩住此三昧,滅諸法無常等相,即入不生不滅真實之理。
(卅八)威德三昧(梵tejovati^ ),又作具威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得無量威德自在莊嚴。
(卅九)離盡三昧(梵ks!aya^pagata ),菩薩住此三昧,能見諸三昧無有窮盡,並了達無量阿僧祇劫各種功德果報相應之理,而遠離一切斷滅之見。
(四十)不動三昧(梵anin~jya ),又作無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知諸法實相,畢竟空寂,智慧與三昧相應,於一切三昧及一切法都不戲論。
(四一)不退三昧(梵avivarta ),又作莊嚴三昧、無瑕隙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常不退轉,即是阿鞞跋致。
(四二)日燈三昧(梵su^rya -pradi^pa ),又作日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了種種法門及諸三昧;猶如日出,能照一切世界,又如燈明,能照破暗室。
(四三)月淨三昧(梵candra -vimala ),又作淨月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智慧清淨,利益眾生,又能破諸三昧之無明;如月圓明,破諸黑暗。
(四四)淨明三昧(梵s/uddha -prabha^sa ),又作淨光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明了諸法,無有障礙。(四五)能作明三昧(梵a^loka -kara ),又作發明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與般若之智相應,而洞照明了諸三昧門。
(四六)作行三昧(梵ka^ra^ka^ra ),又作大般若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發起先前所得諸三昧。
(四七)知相三昧(梵jn~a^na -ketu ),又作智幢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見一切諸三昧中,有真實智慧之相。
(四八)如金剛三昧(梵vajropama ),菩薩住此三昧,能破一切煩惱結使,無有遣余;猶如金剛,能破諸物,滅盡無餘。
(四九)心住三昧(梵citta -sthiti ),又作住心三昧。眾生之心相輕疾多變,難制難持,菩薩住此三昧,則能攝諸散亂,心不動轉。
(五十)普明三昧(梵samanta^loka ),又作遍照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於一切法,見光明相,無諸黑暗,以神通力,普照世間,了了無礙。
(五一)安立三昧(梵supratis!t!hita ),又作善住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於一切諸功德善法中,安立堅固,如須彌山安立不動。
(五二)寶聚三昧(梵ratna -kot!i ),又作寶頂三昧、寶積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轉一切所有國士,皆成七寶。
(五三)妙法印三昧(梵vara -dharma-mudra ),菩薩住此三昧,得諸佛菩薩深妙功德智慧之法印諸三昧。
(五四)法等三昧(梵sarva -dharma-samata^ ),又作一切法平等性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了眾生及一切法,悉皆平等。
(五五)斷喜三昧(梵rati -jaha ),又作生喜三昧、舍愛樂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苦、空、無常、無我、不淨等相,於一切世間心生厭離,不起樂著之想。
(五六)到法頂三昧(梵dharmodgata ),又作入法頂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般若方便之力,到達法山之頂。
(五七)能散三昧(梵vikiram!a ),又作飄散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即與空慧相應,能破散諸法。
(五八)分別諸法句三昧(梵sarva -dharma-pada-prabheda ),又作壞諸法處三昧、分別法句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分別一切諸法語言文句,為眾生演說,詞無滯礙。
(五九)字等相三昧(梵sama^ks!ara^vaka^ra ),又作平等字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觀諸字諸語,悉皆平等,呵罵讚嘆,無有憎愛。
(六十)離字三昧(梵aks!ara^pagata ),又作離文字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了達諸法真如之義,而不被文字言詮等所障礙,故於義海之中,自無妄見文字之存在;即於文字經卷之中,亦能直見真義而遠離文字名相之執著。
(六一)斷緣三昧(梵a^ramban!a -cchedana ),又作斷所緣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于樂中不生歡喜心,於苦中不生嗔怨心,於不苦不樂中,亦不生難捨之心,於此三受;皆遠離不著而心滅緣斷。
(六二)不壞三昧(梵avika^ra ),又作無變異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了知法性畢竟空寂,戲論不能破,無常亦不能轉。
(六三)無種相三昧(梵apraka^ra ),又作無品類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了知諸法無相,而不見諸法種種之相。
(六四)無處行三昧(梵aniketa -ca^rin ),又作無相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知貪、嗔、痴三毒火燃於三界,故心不依止之;知涅槃畢竟空,故亦不依止。
(六五)離朦昧三昧(梵timira^pagata ),又作離闇三昧、離翳闇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於諸三昧中,微翳無明等,悉皆除盡。
(六六)無去三昧(梵ca^ritravati^ ),菩薩住此三昧,不見一切諸法去來之相。
(六七)不變異三昧(梵acala ),又作不動三昧、不變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一切諸三昧法,皆不見有變異之相。
(六八)度緣三昧(梵vis!aya -tirn!a ),又作度境界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於六塵中諸煩惱緣,悉皆盡滅,能度六塵大海,亦能超過一切三昧緣生智慧。
(六九)集諸功德三昧(梵sarva -gun!a-sam!caya-gata ),又作集諸德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修集一切善根功德,初夜、後夜,無有休息,猶如日月運轉不停。
(七十)住無心三昧(梵sthita -nis/citta ),又作無心住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僅隨智慧而不隨於心,住於諸法實相之中。
(七一)淨妙華三昧(梵s/ubha -pus!pita-s/uddhi ),又作淨妙花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於諸三昧中,開諸功德花,以自在莊嚴;如樹花開敷,樹自嚴飾。
(七二)覺意三昧(梵bodhy -an%gavati^ ),菩薩住此三昧,令諸三昧變成無漏,與七覺相應。
(七三)無量辯三昧(梵ananta -pratibha^na ),又作具覺支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得無量辯才,樂說一句,經無量劫而不窮盡。
(七四)無等等三昧(梵asama -sama ),菩薩住此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同佛,觀一切法皆同佛法,與無等等般若波羅蜜相應。
(七五)度諸法三昧(梵sarva -dharma^tikraman!a ),又作超一切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入三解脫門,超出三界,度化三乘眾生。
(七六)分別諸法三昧(梵pariccheda -dara ),又作決判諸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分別諸法之善、不善、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諸相。
(七七)散疑三昧(梵vimati -vikiran!a ),又作散疑網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於一切法中,悉斷疑網,得一切諸法實相。
(七八)無住處三昧(梵niradhis!t!ha^na ),又作無處三昧,無所住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通達諸法而不執著滯礙於其一一法之一定準則。
(七九)一莊嚴三昧(梵eka -vyu^ha ),又作一相三昧、一相莊嚴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見諸法皆一,無論有相、無相,或一切法空,皆能了知‘一切即一’之理,而以一相智慧莊嚴此三昧。
(八十)生行三昧(梵a^ka^ra^bhi^nirha^ra ),又作引發行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種種行相、入相、住相、出相,如是諸相皆空。
(八一)一行三昧(梵eka^ka^ra ),又作一行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與畢竟空相應,更無餘行次第。
(八二)不一行三昧(梵a^ka^ra^navaka^ra ),又作離行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不見諸三昧單一之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其餘各種觀行之故。
(八三)妙行三昧(梵su -ca^rin ),又作妙行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不見諸三昧有兩種以上之蕪雜行相,而系唯一之畢竟空相應三昧,故一切戲論皆不能破。
(八四)達一切有底散三昧(梵nairvedhika -sarva-bhava-talopagata ),又作達諸有底散壞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無漏智慧,通達三有,乃至非有想非無想之底,一切諸有皆令散壞。
(八五)入名語三昧(梵sam!keta -ruta-praves/a ),又作入言語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能識一切眾生、一切物、一切法名字、一切語言,無不解了。
(八六)離音聲字語三昧(梵nirghos!a^ksara -vimukta ),又作解脫音聲文字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觀一切諸法皆無音聲語言,常寂滅相。
(八七)然(燃)炬三昧(梵jvalanolka ),又作炬熾然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智慧之炬,照明一切諸法,毫無錯落紛雜;如燃炬夜行,不墮險處。
(八八)淨相三昧(梵laks!an!a -paris/odhana ),又作嚴淨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清淨具足,莊嚴三十二相,又能如法觀於諸法總別之相,亦能觀諸法無相清淨。
(八九)破相三昧(梵anabhilaks!ita ),又作無標幟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不見一切法相,亦不見諸三昧之相
(九十)一切種妙足三昧(梵sarva^ka^ra -varopeta ),又作具一切妙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以諸功德莊嚴禪定,令得清淨而具足一切妙相。
(九一)不喜苦樂三昧(梵sarva -sukha-duh!kha-nirabhinandi^ ),又作不喜苦樂三昧、不喜一切苦樂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世間之樂,多過多患,虛妄顛倒,非可愛樂;觀世間之苦如病,如箭入身,心不喜樂。以一切法虛誑之故,苦樂皆無喜。
(九二)無盡相三昧(梵aks!aya -karan!d!a ),又作不盡行三昧、無盡行相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觀一切法,不斷不常,無壞無盡。
(九三)陀羅尼三昧(梵dha^ran!i^mat ),又作多陀羅尼三昧、具陀羅尼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持諸三昧,諸陀羅尼亦皆自然而得。
(九四)攝諸邪正相三昧(梵samyaktva -mithya^tva-sarva-sam!grahan!a ),又作取諸邪正相三昧、攝伏一切正性邪性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於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一切眾生,都無所棄,一心攝取,而不見有邪正等相。
(九五)滅憎愛三昧(梵anurodha^pratirodha ),又作離憎愛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滅諸憎愛,於可喜法中不生愛,於可惡法中不生嗔。
(九六)逆順三昧(梵sarva -rodha-virodha-sam!pras/amana ),又作靜息一切違順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於諸法中逆順自在,能破一切邪逆眾生,能順一切可化眾生,而又不著逆順之相。
(九七)淨光三昧(梵vimala -prabha ),又作無垢明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於諸三昧光明清淨,諸煩惱垢皆不可得。
(九八)堅固三昧(梵sa^ravat ),又作具堅固三昧。菩薩住此三昧,於諸法實相,智慧相應,皆悉堅固;猶如虛空,不可破壞。
(九九)滿月淨光三昧(梵paripu^rn!a -candra-vimala-prabha ),菩薩住此三昧,淨智光明具足,滅愛、恚等無明火,清涼功德,利益眾生;猶如秋月圓滿,破諸黑暗,清涼可樂。
(一○○)大莊嚴三昧(梵maha^ -vyu^ha ),菩薩住此三昧,則大莊嚴成就,見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以七寶華香莊嚴佛處,如是等莊嚴功德,而心無所著。
(一○一)能照一切世三昧(梵sarva^ka^ra -prabha^-kara ),又作照一切世間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照眾生世間、住處世間、五眾世間等一切諸法。
(一○二)三昧等三昧(梵sama^dhi -samata^ ),又作等三昧、定平等性三昧。菩薩住此三昧,能平等觀諸三昧,不見有深淺高低之別,觀一切有為之法皆從因緣而生,與三昧之相亦皆平等。
(一○三)攝一切有諍無諍三昧(梵aran!a -saran!a-sarva- samavasaran!a ),又作無諍行三昧、有諍無諍平等理趣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能於一切法中,通達無礙,不見是法如是相,不見是法不如是相,於眾生中亦無好醜諍論,僅隨其心行,而攝受度脫之。
(一○四)不樂一切住處三昧(梵anilambha -niketa-nirata ),又作無住處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不樂住世間,以世間無常之故;亦不樂住非世間,以不執著於空之故。
(一○五)如住定三昧(梵tathata^ -sthita-nis/cita ),又作決定安住真如三昧。菩薩住此三昧。則知一切法如實相,不見有法超越此者。
(一○六)壞身衰三昧(梵ka^ya -kali-sam!pramathana ),又作壞身三昧、離身穢惡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以智慧力破除色身諸種自然壞滅之衰相。
(一○七)壞語如虛空三昧(梵va^k -kali-vidhvam!sana-gagana-kalpa ),又作離語穢惡三昧。菩薩住此三昧,不見諸三昧語業依聲而有,如虛空,如幻化,不生憎愛。
(一○八)離著虛空不染三昧(梵a^ka^s/a^san%ga -vimukti-nirupalepa ),又作無染著如虛空三昧。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觀諸法畢竟空,不生不滅,猶如虛空;雖得此三昧,而於此虛空三昧之相,亦不染著。[大智度論卷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