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文宗:韓愈》是2012年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亞剛,該書主要講述了唐代詩人韓愈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代文宗:韓愈
-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 頁數:215頁
- 開本:16
- 定價:32.00
- 作者:亞剛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401088
- 品牌:企業管理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1兄嫂之恩,沒齒不忘
2讀書善文,始自七歲
3避亂江南,耕讀芥輟
4文武雙全,立志報國
5寄人籬下,無奈返還
6屢試不第,恆心依舊
7傲岸自信,高登魁苔
8仰慕高節,雄心壯志
第二章初涉仕途
1明珠暗投,郁不得志
2屈居幕府,憤而自諫
3真誠待友,不忌小嫌
4重視雄辯,頗有辯才
5復興儒學,自報一代
6求官不得,胸生憤懣
7作《師說》,箴規時弊
8敢於直言,為民請命
9反抗宦官,被貶陽山
10疑友告密,誤解冰釋
第三章中年壯志
1隨遇而安,不以己悲
2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3雖遭貶謫,憂心依舊
4駁斥讒言,保持清白
5著書立傳,洗英雄冤
6盡己所能,保護文物
7據理力爭,保護人才
8替惡伸冤,反省過失
9直言抨擊,借史諷喻
10聞穎師彈,淚濕衣襟
第四章暮年豪情
1獻計兜城,平定淮西
2君主佞佛,犯顏上疏
3愈至潮州,問民疾苦
4舉薦賢才,不遺餘力
5深入虎穴,不辱使命
6摯友西去,黲懷神傷
7錚錚傲骨,寧折不彎
8重視經濟,反對官鹽
9病逝長安;海內同哭
第五章精神道德觀與文化成果
1清貧度日,崇尚節儉
2汲汲富貴,救世為事
3文壇巨匠,政績奪朽
4崇情濃烈,感情真摯
5憂國憂民,胸懷天下
6繼承傳統,超越前人
7大氣磅礴,創新戈風
8與時俱進,導源引流
9有感而發,不平則鳴
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1行知統一,仁德楷模
12創造雜文,影響深遠
13因人而異,文體多樣
14時世文豪,肩唆使命
15寄情於文,直抒胸臆
16重視文辭,寫就經典
第六章教育思想和哲學思想
1敢為人先,勇於為師
2目的明確,中興唐朝
3興辦教育,破門弟理
4用材使能,因材施數
5伯樂相馬,識材仕努
6勤學深思,去粗取精
7教育青年,視為己任
8甄選學官,注重素質
9讀有益書,終身受益
10政治人生,高度統一
11滅人之見,繼承孔孟
12人性學說,承前啟後
序言
韓愈的童年,歷盡坎坷和磨難。雖然他也是生於仕宦之家,但他的童年卻並不是在衣食無憂、歡聲笑語之中度過的。當時,韓愈的父親韓仲卿任秘書郎,長兄韓會在江南一帶,二兄韓介大約死於韓愈出生以後,三兄可能在韓愈生前就夭折。韓仲卿有四子,晚年身邊僅有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兒子韓愈而已。大曆五年,韓愈剛剛三歲,其父韓仲卿就突然駕鶴西行。這突如其來的不測風雲,對韓家上上下下不啻於一個晴天霹靂。
當時的韓愈正牙牙學語,對父親的早逝不可能有太多深刻的印象,只是跟隨著全家人的痛苦而哭泣,跟著全家人把靈柩送進墳塋。父親既逝,理應由母親親自撫養,然而韓愈的生母是出身位卑的“李姓乳母”,因此,按封建傳統規矩,她不能承擔起撫養韓愈的責任,而應由韓家人撫養長大。但這位母親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承擔母親的責任,雖然她地位卑微,卻給予了韓愈無私的母愛。這使韓愈對母親終生都心存感激,在他的詩文中曾多處流露這種感激之情。
在韓愈《乳母墓銘》中說:“乳母李,徐州人,號正真,入韓氏,乳其兒愈。愈生未再周月,孤失怙恃,李憐不忍棄去,視保益謹,遂老韓氏。”根據此言,多數史學家認為,韓愈生母,在韓家地位卑微,韓仲卿死後,她不忍拋棄孤兒改嫁,只有以乳母身份留在韓家,撫養韓愈。所以,韓愈對李正真的感情,也總是溢於言表:“時節慶賀,輒率婦孫,列拜進壽。”這是講每到逢年過節,他總是帶著妻子和子孫們,一起為老母親拜壽。元和六年,乳母去世,下葬之日,“愈率婦孫視窆封,且刻其語於石,納諸墓為銘”。這是講乳母去世時,韓愈親自為乳母寫了墓志銘。在封建嚴格等級制度中,即便是親生母親,其地位卑下者,也不能享有親子之愛。但韓愈卻敢於突破這道封建藩籬,對地位卑下的母親給予了真摯的感激與熱愛,是很難得的。
雖然撫養韓愈是乳母即生母承擔的,但是由於經濟上沒有可靠來源,如果沒有韓愈兄嫂的支持,她也是無能為力的。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驟然失去了父親的慈愛,這當然是極大的不幸,但韓愈有個相依為命的哥哥韓會,他主動承擔了撫養韓愈的責任。比韓愈大30歲的長兄韓會,並沒有因為韓愈為同父異母的兄弟而有所偏見,他最終切實地擔當起了撫育弟弟的責任,韓愈因此得以無憂無慮地成長。若干年後,他寫詩回憶說:
舊籍在東郡,茅屋枳棘籬。
生兮耕吾疆,死也埋吾陂。
這裡的東郡指洛陽,孟州市又稱河陽,與洛陽隔水相望,一葦可航,近在咫尺,詩中的東郡當是泛指河陽。韓愈的家離黃河不遠,孩提時他和小夥伴們在岸邊追逐嬉戲,送夕陽,迎日出,當是意料中的事。韓愈的父親官階不高,俸祿收入亦必不豐厚,隨著他魂歸道山,家道已經中落了,因此在韓愈的記憶里,“茅屋枳棘籬”,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韓家住的是茅屋,用枳木、棘木圍成籬笆,這已是標準的田家農舍,沒有一點仕宦之家的氣味了。韓愈這首詩,當是寫於出仕之後的中年。回首童年時代的鄉居生活,雖然貧困,但依然眷念不已,甚至想埋骨故里,可見他對故土的感情之深厚。這與他童年時代在此生活無憂有關,從中可見韓愈家中儘管貧困,但兄嫂對他的照顧是很周到的,兄嫂給了他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否則,如果父親亡故後留下的全是苦澀,那么他不可能如此深情地回憶起故里。
韓會在撫育弟弟的同時,也在篝燈展卷,下帷苦讀。蒼天不負有心人,大曆九年(744),韓會終於在京城長安謀到了官職,是個從六品的起居舍人。
韓會是個有抱負的人,雖然他官職不高,人微言輕,但官卑未敢忘憂國,他總想乾出一番事業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代宗永泰年間,他與崔造、盧東美、張正則三人志趣相投,僑居上元(今江蘇南京),好談經濟之略,並以王佐自許,時人號為“四夔”。在封建社會裡,“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幾乎是所有正直知識分子的抱負。不消說,要實現自己的願望,必須找人提攜,以謀求升遷。可惜韓會書生氣太濃,不辨忠奸,找了權奸元載做靠山,從此厄運纏身,終至付出了性命。
元載本是風翔歧山人,出身寒微,玄宗時結識了佞臣李輔國。當時李輔國權傾朝野,舉薦他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逐步爬上了最高層官員的行列。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