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村(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洲湖鎮下轄村)

百丈村地處安福縣南部,洲湖鎮中部,分(宜)文(竹)鐵路東西方向穿村而過,諸橋壟水泥公路南北路過,村落面積近5萬畝,分上、中、下三片,共10個村民小組,全村700多戶,人口達3000多人,居民集中,絕對多數為王姓。據說從上百丈的崔樓坊到下百丈的方門之間的距離剛好是一百丈,故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百丈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村落面積:近5萬畝
  • 戶數:700多戶
  • 人數:3000多人
歷史人文,村風村貌,社會經濟,文化教育,

歷史人文

據安福《越山木下王氏宗譜□連嶺始祖長者考》載,安福連嶺蒙岡王氏尊周靈王太子晉為1世祖。太子晉的兒子王源,字宗敬,一名玄鏡,官周朝司徒。“自宗敬十六傳至西漢(王)威,因兄(王)元遷琅琊,始分太原、琅琊兩派。而威之後,遂稱太原王氏。”太原,自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開始置郡。秦漢以後,有時為郡,有時為國,它們的治所基本都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生活在這裡的王姓被稱為太原王氏或晉陽王氏。安福兩支最主要的王氏:連嶺蒙岡王氏與金溪王氏均出自於太原王氏。亦即西漢王威之直系後裔。
太子晉傳至47世,至唐後期,出了個吉州剌史王吉。王吉(?~905),字勉之,號吉甫,配劉氏、曾氏,生2子,長譏,次該。卒葬廬陵金地寺前桑樹坑。據王譏派《流江王氏重修族譜》,王吉,為河南杞縣君子鄉太平村人。長子王譏(886~955),諱貽,字元位,為太子晉48世孫。其生母劉氏,卒葬吉安縣敖城之流江(瀏江),王譏遂廬墓於此,定居於此,成為流江王氏始祖。至第9世,出了個叫王邦正的,字廷雅,宋天聖三年(1025),登宋郊榜進士,授司農寺丞,除監察御史。邦正生3子:厚、興、堅。邦正第3子堅,生仲祥、仲美、仲文。長子仲祥,生和甫與升甫。升甫,字彥超,號樂善,為瀏江王氏徙安福洲湖百丈的族人之一,為王吉12世孫。生2子:復可、震可。復可,元朝元貞年間(1295~1297),以儒士,保授興國主簿。由此推測,王升甫大約在南宋末期,由敖城流江遷徙安福百丈。據《流江王氏重修族譜》載,王吉的第9世孫,亦即進士王邦正的弟弟王致正,大約在北宋晚期,徙居安福百丈,但未見其後裔世系記載。這說明,瀏江王氏屢有遷安福百丈的族人。而按新近發現的纂修於1949年的安福《百丈王氏續族譜》載:“宋淳熙(1174~1189),三傑公兄弟徙居安成街心。紹熙中(約1192),復徙城南百丈雅屋園。明正德七年(1512)翰林院修撰賈泳撰《明故司訓王公雲窩墓志銘》載,百丈王氏此時已成大家庭,僅“宅丁幾三百口”。至清朝,百丈王氏衍為18房。百代王氏代有遷徙,據清王邦璽序,明初,“達則公之元孫瑟卿,由百丈徙居長沙之湘鄉。”至清中期,湧現出湘軍名將王鈴峰、王壯武等湘軍名將。譜載,1949年,安福百丈王氏282戶,男女人口882人。

村風村貌

百丈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先後被洲湖鎮黨委、洲湖鎮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單位”,被縣鎮兩級愛衛會授予“衛生村”、“小康村”的榮譽稱號。

社會經濟

百丈村是洲湖鎮的農業大村,主要農作物是水稻,此外還有蕃薯、花生、油茶等。特色產品主要有茶油、松樹、松油、柑桔等。近十幾年來,大量村民湧向沿海開放城市和地區務工,使村子的面貌也煥然一新,水泥大道的修通,新式小洋房如雨後春筍。

文化教育

本村有完全國小一所——百丈國小,該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