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池(山東泰山白龍池)

白龍池(山東泰山白龍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泰山南麓有奈河,沿河朔流而上有建岱橋,建岱橋北有一天然水池,上有百丈崖懸流下擲,似白龍順峽越澗直瀉入池。古時相傳,有白龍在此池中羽化。池北有巨石若干,上刻“玄圭石”。每當山洪暴發,其石如巨舟行激流中,巋然自若;而雨霽天晴,又如巨龜出池,伏岩曬背,所以又叫石舟,俗稱曬龜石。北為三元石,上刻“白龍池”、“龍潭”等大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龍池
  • 地理位置:泰山南麓
相關作品,景觀,歷史傳說,地圖信息,

相關作品

顧炎武 《錄白龍池題名》
岳西傲來峰下,有白龍池。懸崖絕壑,殆非人境。石壁平廣二十餘丈,書曰:“龍池”,曰:“白龍池”,並大字。其旁皆宋人題名,尚未(左亢右刂)缺,因書之,得十五首。其文略無重複,自治平迄宣和,六十年間人名字,亦可以想見當日太平之盛。而金元以降,洊遭兵火,名山奧區,委之榛莽,無復有題名者矣。
內供奉官李舜舉,被命禱祀帝岳,奉香勝概於壽聖節日,先款青帝宮,次詢白龍譚。治平四年題。(下云:“書吏李恭從行。”蓋此字即恭之筆。)
兗守劉袞,奉詔祈雪於岱宗絕頂。翌日謁白龍池之祠。元祐丁卯孟春初四日,奉符令林會題。(大字)
貫道建欄於此,以便游者。元祐丁卯正月八日。(大字)
范陽正輔再游,同魯國景元至。丁丑三月二十六日。
元符庚辰七月晦,趙習之、徐安國弟居仁、孫正仲同游。(大字)
皇甫爾、徐端朝、孫節同游。建中靖國元年三月二十六日題。
奉符令李珪因捕蝗,恭謁白龍祠。男匯侍行。崇寧壬午孟春初七日。
誠中君寶德升崇寧二年八月二十六日自王母池來訪此。
董元康政和甲午重九日,攜家來游。質贄賁侍行。自恭觀元康兄留字。政和乙未孟冬二十日。
莆陽陳國瑞子玉恭謁白龍池祠。俯洞酌泉,小憩而返。政和丁酉夏前二日。(大字)
姜子正、子方、李晉道、劉言可、刁文叔同來。庚子四月。
李顯道、張公美、王仲與、張去塵庚子孟夏十九日同游池上。
鄄城李僓,弟倰、侄贛、隨侍游此。癸卯季春二十八日。
張子觀水於池。十三年春三月。(篆書大字無年號。按:宋朝紀年,無有至三十三年者。若曰金元,又不合一代全無題名,止此一人也。以後但有成化壬寅、知州賈宣,萬曆七年、知州袁(左禾右倉)謁白龍池二刻。)

景觀

建岱橋北是白龍池,上有百丈崖懸流下擲,似白龍順峽越澗直瀉入池而名。池北有巨石若圭,上刻“玄圭石”。每當山洪暴發,其石如巨舟行激流中,巋然自若;而雨霽天晴,又如巨龜出池,伏岩曬背,所以又叫石舟,俗稱曬龜石。北為三元石,上刻“白龍池”、“龍潭”等大字。此石與玄圭石上遍布題刻,顧炎武考得宋人題名15首,後人又考得16首,今均存。 據志書記載,自漢唐至宋,不少帝王曾遣使至此祈雨。宋元豐五年(1082年),神宗皇帝封白龍為“淵濟公”,並在池畔建神龍祠。
白龍池東有招軍嶺,西有飛鴉峰,前有鑼鼓灣,後有黑龍潭。夏暮秋朝,高峽深潭一澗飛瀉,散珠濺玉,雲霧升騰,古人譽為“龍洞甘霖”,列為泰安八景之一。

歷史傳說

《泰山紀事》載,“傲徠峰下潭中,白龍最為靈異。古傳龍化美丈夫,為岱南田家傭,復贅為婿。善灌園,每夜澆田,蔬畦皆滿,不聞轆轤聲。鄰人異之,從園隙窺視,乃見白龍長數丈,銀鱗萬點,寒光奪目。半身入井吸水,吐盈數畦。其人驚仆,遂宣傳之。龍知事泄,乃辭去,語其室人曰:‘家在傲徠峰百丈崖下’。今日白龍池是也。”

地圖信息

地址:泰安市泰山區環山公路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