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江林業管理局

白龍江林業管理局

白龍江林業管理局始建於1952年,1963年經國務院批准全面開發建設,1966年正式成立林業部白龍江林業管理局,1969年下放甘肅省管理,同時將管理局下轄的南坪林業局劃歸四川,後又根據國家政策,將一部分森林劃歸地方管理。全林區經營總面積104.98萬公頃,其中:林業用地104.16萬公頃,森林面積55.17萬公頃,占全省天保工程總面積的1/3,活立木蓄積量6366.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52.55%。

截止2005年5月,全林區共完成生態公益林建設332290.43公頃,其中人工造林69599.19公頃,封山育林197922.52公頃,飛播造林31210.81公頃,綜合撫育29690.91公頃,人工促進天然更新3867公頃。通過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的核查驗收,公益林建設質量和種苗工程建設質量全部達到國家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龍江林業管理局
  • 始建年份:1952年
  • 面積:104.98萬公頃
  • 領導:火統元等
區域發展,領導信息,種苗工程,森林資源,產業開發,

區域發展

白龍江林區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與岷山山脈的白龍江和洮河兩大河流上游,屬長江和黃河的源頭地區。大部分經營區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迭部、卓尼、臨潭、合作市及隴南地區的武都、文縣境內,是全國九大重點林區之一。
白龍江林業管理局迭部林業局
區內山巒起伏、高寒潮濕、氣候多變,相對高差大,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區。經營區內農林牧交錯,藏、漢、回、土等民族混居,經濟、文化、交通、通訊落後。林管局下屬的迭部、洮河、舟曲、白水江4個林業局均屬全國135個重點國有森工企業之列,是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重點實施區域,也是長江上游與黃河上中游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和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綠色屏障,更是甘肅這樣一個深處內陸、乾旱少林省份不可多得的綠色寶庫。
林管局的下屬機構和經營網點主要分布在甘、川、陝三省九地(州市)18個縣(區)境內,現有15個縣級企事業單位,68個場〔科〕級單位,108個森林管護、育苗站點。此外,還在北京、江蘇、廣州、海南、蘭州等地建有辦事機構和轉產開發項目,在河西走廊高台縣南華鎮建有河西綜合開發局,從事高效農業開發和葡萄酒釀造。
白龍江林區自開發建設以來,經歷了艱辛的探索和努力。起初主要採用小規模分散採伐的經營方式,1963年開始全面開發後,成千上萬名建設人才回響黨和國家的號召,從全國各地匯集到岷山腳下、白龍江畔、臘子口腹地、九寨溝深處,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設事業。
從1966年到1976年,是白龍江林區的艱苦創業時期,一大批前期建設者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邊生產邊建設,在崎嶇險峻的林海深處,譜寫了開天闢地的壯麗華章。
1977年到1987年,是白龍江林區生產建設的輝煌時期,大批的原木運往全國各地,有力地支援了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1
988年到1997年,白龍江林區逐步限額採伐,人員不斷增加,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狀況不斷加劇。
1998年9月16日,白龍江林區積極回響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號召,率先在全省停止了天然林採伐,開始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試點工作。
從全面開發建設到天保工程實施前,白龍江林區累計為國家提供各類優質商品材899萬m3,鋸材119萬m3,機製紙2.06萬噸,纖維板1.59萬m3;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0億元,實現利稅5.04億元,是國家投資的165%。累計支援地方建設2.97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9億元。自建的2922公里的公路,溝通了林區內180多個鄉村山寨,改善了當地的交通條件,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自辦的32所醫院(衛生所)、24所學校、102個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等,為林區內的當地民眾求醫問藥、子女上學、文化娛樂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為我省的經濟建設和民族地區的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領導信息

  • 李永健局長、黨委副書記
  • 車克鈞黨委書記、副局長
  • 黃華明黨委常委、副局長
  • 蔣太明黨委常委、副局長
  • 張世虎黨委常委、副局長
  • 黃新黨委常委、副局長
  • 王虎成黨委常委、工會主席

種苗工程

建設情況
全林區立足自身優勢,把種苗作為一項重要產業來抓,走多元化育苗的路子,提出了“統籌安排,轉變觀念,夯實基礎、確保質量”的具體要求,改進了育苗方式,由過去的大田育苗同現在的扦插育苗、大棚育苗、溫室育苗相結合,育苗品種從過去單純的雲杉、冷杉、油松、落葉松等針葉樹育苗,擴大到樟子松、華山松、柏樹、國槐、櫟類、楊、樺、柳、榆、李、花椒、梧桐、杜仲、女貞、銀杏、沙棘、冬青、沙棗、油橄欖等五十餘種,形成林區內外結合,針闊結合,喬灌結合,良種與壯苗共同發展的育苗品種結構。
在苗圃管理上,我局從基礎入手,依靠科技,重點抓了“三改”:一改坡地為水平田;二改澆灌為噴灌;三改林間苗圃為標準化苗圃。並深入開展苗圃升級競賽和苗圃標準化建設活動,建立嚴格的評分考核制度,苗圃圃容整潔,規劃有序,土地平整,苗木茁壯,使全林區苗圃建設邁上了新台階。
全林區苗圃由22處擴大到46處,面積由2300畝擴大到5840畝,總存苗量5.6億株,已成為全省最大的育苗基地。其中有國家級標準化苗圃11處,省級標準化苗圃9處;
新建採種基地5處25000畝;新建良種基地6處9300畝。全局育苗基地跨2省8地(州、市)17縣,現已形成了年出圃1億株合格苗木的生產能力,不但滿足了林區公益林建設良種壯苗的需要,每年還為省內和西北各省退耕還林及環境綠化提供了大量優質商品苗木,為甘肅和西北地區的生態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森林資源

管護情況
一是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
根據實際,確立了公、檢、法、司各機關在保護森林資源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主體地位;認真進行了森林管護體制改革,強化責任制,分片包乾,績效掛鈎。經省公安廳批准,及時組建了經濟民警隊伍,充實了公安幹警,建立了林業行政、公安、經濟民警“三位一體”的管護體系,林業局、林場、公安和經濟民警內部層層簽訂了責任書,把責任落實到人頭,把管護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取得了很好的管護效果。
先後開展了“百日嚴打”、“冬季嚴打”、“春季嚴打”、“天保行動”、“綠劍行動”、“候鳥二號行動”等多次大規模的護林剎風專項鬥爭。林區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緊密配合,依法打擊毀林犯罪,做到了快捕、快訴、快判,使林區護林形勢有了根本好轉,有效地保衛了森林資源的安全。
二是防火實行目標化管理。
全林區建成了完整的護林防火通訊網路,配備了護林防火通訊設施和交通工具,嚴格了林區野外用火和火源火種的管理;從森林公安局到基層派出所,從經濟民警支隊到各護林點、瞭望哨,全部實現了護林防火信息互通。完善和嚴格落實了護林防火承包責任制,局領導包場,林場領導包溝系,經濟民警包林班小號,層層簽訂了管護責任書。
全林區共劃分林業局領導責任區22片,林場領導責任區99片,建立了28個高山瞭望監測站,173個護林點,實行分片包乾,責任到人,績效掛鈎、工資掛鈎、嚴格考核,使管護責任落實到了實處;做到了領導到位、認識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五到位”,實現了護林防火的專業化、網路化、立體化。
三是加強特殊地段生物多樣性保護。
為了突出重點,林管局按照森林分類經營的原則和要求,經充分調研,已經建立洮河、阿夏、茶崗梁、博峪河等四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白龍江林區建立大保護區的格局已經形成。
四是加大了森林病蟲害防治力度。
針對林區人工林病蟲害的特點,引進江蘇東進農藥化工廠技術,聯營創辦了股份合作制的農藥廠,研究生產了Ⅰ號、Ⅱ號煙劑等十六種林藥,廣泛用於森林病蟲害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實施天保工程以來,林管局投入大量資金,對林區發生的37種森林病蟲鼠害進行了有效防治,使林區1022.71萬畝森林資源基本得到有效管護。

產業開發

截至2003年底,我局已累計投資2.5億多元,興辦了林區“十大產業”:
一是完成了萬畝優質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和酒廠建設,生產的祁連傳奇系列葡萄酒投放市場後,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已生產三大系列九個品種,冰紅、冰白葡萄酒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行銷市場不斷擴大,經濟效益穩步提升。
二是冶力關、大峪、臘子口、沙灘等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羊沙、車巴、蘭州鳳凰台等5個省級森林公園建設步伐日益加快,特別是冶力關和臘子口國家森林公園已經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三是兩水萬畝油橄欖種植基地正在爭取投資加快發展,種植的3000畝油橄欖已陸續掛果。其他諸如種苗、食用菌、山野菜等林下資源採集加工、木材精深加工、花卉、林藥農藥生產、城市房地產開發和物業管理等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經過7年卓有成效的工作,白龍江林業管理局的天保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林區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一是森林資源總量明顯增加,森林覆蓋率有所提高。自天保工程啟動實施以來到2004年末,全林區森林資源淨生長量達到685.28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量增加218.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建局初期的47.4%增加到目前的52.55% 。
二是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減少了洪水、滑坡和土石流等自然災害。一些乾涸的水源和泉眼又開始出現了水流。一些乾旱燥熱的山谷地區小氣候得到改善,空氣濕度和降雨量明顯增加。
三是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野生動植物的種類、種群和數量大幅增加。多年未見的各種野生動物又重新出現,如羚牛、黑熊、豹、金絲猴、大熊貓、梅花鹿、狼、蘭馬雞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相繼出沒,逐漸回到原來的棲息地,種群逐年增多。
四是林區及地方經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勢頭,林區大力發展後續產業,地方政府改變了對森林資源的過度依賴,積極尋求新的經濟成長點,財政收入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並且充滿了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