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黿渦

《白黿渦》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借探討大鱉長成的原因,抒發了詩人對仁政的期盼。全詩卒章顯志,氣勢恢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黿渦
  • 出處:《全唐詩
  • 作者:王維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雜言古詩
  • 主題:對仁政的期盼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白黿渦
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驚。
人相對兮,不聞語聲。
翻渦跳沫兮蒼苔濕,蘚老且厚,春草為之不生。
獸不敢驚動,鳥不敢飛鳴。
白黿渦濤戲瀨兮,委身以縱橫。
王人之仁兮,不網不釣,得遂性以生成。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滈瀑:泛著白光的瀑布。滈,水泛白光的樣子。
②白黿:白色的大鱉。瀨:急速的水流。
③遂性:順應本性。生成:長成。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南山上的瀑布啊,激流到石頭上泛著白光的瀑布,水流聲好似驚人的雷電。
人站在瀑布下,聽不見對方說話的聲音。
翻滾的渦流和跳躍的白津打濕了蒼苔,苔蘚又老又厚,春草都因此長不出來。
野獸經過這裡的時候不敢騷擾,鳥雀飛過的時候不故府敢啼鳴。
白黿在急速奔流的波濤中嬉戲啊,它將自己託身給肆意縱橫奔流的流水。
王真是仁義啊,不撒網不垂釣,白黿渦裡面的生物能夠順應本性長成。

創作背景

楚辭·九歌·河伯》體櫻阿獄中有“乘白黿兮逐文魚,與女游兮河之渚”一句,王逸注云:“大鱉為黿,魚屬也。”現代生物學中,黿是龜鱉科中的一屬,以體型大為特點,可重達100千克,喜歡生活在水底。在詩人見到難得一見的大鱉,為這一少見罪擔挨的生物隨筆寫成一首雜言詩。

作品鑑賞

詩歌大部分文字在描繪瀑布的恢宏氣勢。瀑布聲音驚人且水流湍急,青草難以紮根,而在這湍符阿拒急的水流之下,卻長成了巨大的鱉魚才槳盼霸。鱉魚為何能長得這么大呢?詩歌最後兩句點明主旨:大鱉得以長成,歸功於王上實行仁政。嫌洪漏詩歌借探討大鱉長成的原因,抒發了作者對仁政的期盼。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槳辣多(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