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特色景點,領報修院,天主堂,地震遺址公園,最牛教學樓,中法橋,天心群雕,銀杏廣場,老街,山澗會所,風土特色,藥王會,吼山歌,王爺會,平安夜,白鹿民宿,名優特產,無公害蔬菜,白鹿洋芋,銀杏,野菜,白茶,黃蓮,名 人,朱清時,肖光全,何宇樞,
歷史文化
白鹿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宗教人文資源。白鹿鎮,名源於白鹿山,《華陽縣誌》等古籍皆有對白鹿山的記載,今通稱白鹿頂。其形如覆鐘,突兀於群山環抱之間,風光無限。《華陽國志》載: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伐蜀,蜀王敗績,為秦軍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鄉,死於白鹿山,開明氏遂亡。由此可見因此,白鹿見證了古蜀國的覆滅,白鹿之名源遠流長。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即在山麓白鹿河東岸興建白鹿場,後在沿河高灘營建街道,俗稱河壩場。
白鹿鎮位於彭州市北部、白鹿頂東部、白鹿河上游,東部與什邡市接壤,東南部連紅岩鎮、葛仙山鎮,西靠通濟鎮,北鄰龍門山鎮。幅員面積7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84畝。轄白鹿場社區、白鹿村、水觀村、關溝村、塘壩村、回水村、天台村、紅華村、三河店村共9個村社區。全鎮總人口10124人,以漢族為主,有藏、羌、彝等3個少數民族。鎮政府駐地白鹿場,距天彭鎮35公里。交通方便,有小(小魚洞)夫(什邡市三河鎮夫子院)公路過境。
地理環境
白鹿鎮全境屬山地和林區,白鹿河如一條白練,由北向南迤邐全境;白鹿山宛若一口古鐘,傾覆突兀於群山環抱之間。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1300毫米,氣溫偏低,雨量豐富。糧食生產以玉米、土豆為主,盛產藥材、茶葉、棕片、生漆,林木、礦產資源豐富。白鹿境內有罕見的地質奇觀--巨型灰岩冰川漂礫,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世界級地質科學遺產”,受到國際國內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塘壩子集峰叢、溶洞、深谷、峭壁景觀於一體,是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區。白鹿鎮森林風景優美,生態環境別致,動植物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獨特,全鎮共有寺廟宮觀遺址17所,均為佛、道兩家所建,道教二十四治之漓沅治也位於境內。清代末民初,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在此創建教會活動場所多處,以上書院(領報修院)和下書院(無玷書院)最為知名,其中上書院為培養高級神哲人員的高級修院,至今保存完好。
特色景點
領報修院
領報修院又稱上書院,位於彭州市白鹿鎮以北2.5公里回水村,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有著100年的歷史。據《白鹿鄉志》和《彭縣誌》記載,1860年,成都天主教洪主教(洪傳廣,一說洪廣化)來白鹿時結識了鹹豐初年由廣漢遷至白鹿的朱元璋後裔朱益淳(也叫朱應純),並洽談把白鹿作為傳教基地。1865年,購朱建虎的院宅修建天主堂(現白鹿街區銀杏廣場上),後在白鹿河對岸今白鹿中心學校中學部修建“備修院”(俗稱“下書院”);光緒九年(1884年),成都主教杜昂派谷布蘭到白鹿重修備修院,落成後定名“無玷書院”。隨後,1895年在白鹿鎮以北的回水村地界,開始動工興建“中修院”,1908年修院竣工,歷時13年,初定名為“聖母領報修院”,簡稱領報修院,俗稱上書院,民國21年(1932年),改名為神哲學院。自此,彭州白鹿鎮領報修院就成為西南地區培養高級神職人員的重要場所——傳教士大學。當時的高級神職人員需要學習:拉丁語的語文、作文、地理、歷史、羅馬戰爭史、波斯戰爭史、哲學、邏輯學、本體學、形上學、宇宙學、心理學以及倫理神學、論理神學、聖經和教會的法典、禮儀、歷史等。比研究生還要學習的多。
當時的“領報修院”與西方的教堂相似,主建築高大挺拔,共有三層,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法式的穹頂、過廳和雕花外飾,給人以宏偉壯觀的感覺。整個書院坐西向東,修建在半山腰的山坳里。四周九座山峰呈弧形排列,老百姓稱為“九龍歸位”。前有白鹿河蜿蜒而過,青山綠水,風水極佳。遠觀,青山環抱之中,白色的立柱和灰黑色的屋瓦,顯示書院別具一格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築風格。既有典型歐洲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的特徵,又兼有中國四合院落的結構。
書院內,正面主樓南北橫列長達120米,徑深16米,樓高三層,層高約5米,底層依山坡而建,為儲藏室,二層有走廊貫穿主樓。
從主樓正門沿環型石梯拾級而上,大門門額上的字跡清晰可見:“SEMINARIUM ANNUNTIATIONIS ”。SEMINARIUM為拉丁語,直譯為“育種田”或“苗圃”,意譯為“修道院”,也有譯作“神學院”,簡稱“修院”。
穿越門廳進入四合院天井,天井南北寬約60米,東西長約22米。主建築禮拜堂高大挺拔,法式的穹頂、過廳和雕花外飾,給人以宏偉壯觀的感覺。禮拜堂兩旁的人字型側屋於1934年被土石流沖毀。
南北兩側廂房高度與主樓齊平,均為二層建築,內外兩側皆有走廊。上層總計60餘間約十平方米大小的房屋,作為修生單人寢室用。下層則是教室、辦公室、廚房、麵包房等等,全系木質結構。
地震後,幾乎全部損毀,國家文物局於2009年開始修復,現已基本完成。因為是按照文物修複方式重新恢復,基本重現了上書院當時的原貌。
領報修院整體建築依山而建,規模宏大,氣勢恢弘,結構嚴謹,風格獨特,別具一格,白色巨型建築在山林間英姿颯爽,令瞻仰者、觀賞者無不讚嘆其建築的氣派、精美和壯觀。
領報修院曾是一座集教學、靈性修養、祈禱、生活於一體的四合院式建築群,具有獨特的羅馬式與哥德式混合建築風格。修院正門的門檐鐫刻著一排法文和完工的年份(1908),法文含義是“聖母領報修院”。修院教堂的牌坊獨聳於四合院之間,由厚厚的大理石建造。教堂內是木架結構,由十餘根圓柱支撐著筒型拱卷頂。教堂上端由祭台、祭房、廂房組成,呈拉丁十字型,高大氣派的窗戶以彩色玻璃裝飾,更顯耀眼奪目。門庭、柱沿均為羅馬式和哥德式混合建築風格。四合院分為兩層,上層有100餘間分為兩排的修士單人寢室,中間為走道,下層是教室、辦公室、活動房、廚房、麵包房,均為木質結構。四周雙層木樓吸收中式古建築技術之精華,建築內的樓閣、走廊、窗格線條、牆面顏料搭配以及工匠技巧都是現代建築望塵莫及的,四合院沿廣場三方以聖母大教堂為中心,以體現聖母領報之深刻含意。最下層因地勢而建作為地下儲藏室。特別是樓外巨型的弧形步梯從地面延伸至二樓,更顯恢宏氣勢之特色。
天主堂
1865年建設於現銀杏廣場,解放後,遷址重建。512地震損毀後,按統一規劃,遷建至現水觀村,依舊是白鹿鎮天主教信教民眾的宗教活動場所。
國家地質森林公園
上世紀20年代,老一輩地質學家首次在龍門山脈發現飛來峰,多為距今約二、三萬年前青藏大冰蓋的冰川漂礫,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重大地質科學奇觀和自然景觀,極具科學價值,屬“世界級地質科學遺產”。
已發現溶洞上百個,是飛來峰中岩溶發育最典型、完整的一處,也是不可多得的“石炭系”、“二疊系”地層壓覆“新第四系”地層的可見之地之一,國內外知名度高,旅遊觀賞性強,並具有極高的科研、科普、教學、考察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
飛來峰主要包括三處。尖峰頂飛來峰,地處彭州市白鹿鎮北部地帶,並與什邡市交界,面積25.5平方公里,為龍門山飛來峰群面積最大的飛來峰,地貌形態突出,山腳冒水洞(位於白鹿鎮三河店村)接觸關係清楚,冒水洞附近林茂谷深,有溶洞暗河深不可測。臥牛坪飛來峰,位於白鹿鎮西南,面積2.9平方公里,其特徵是飛來峰和溶蝕窪地發肓,峰叢林立,山形似臥牛,故得其名。溜沙坡飛來峰,位於白鹿鎮的白鹿頂以北,面積1.25平方公里,其特徵是飛來峰體較為清晰,但構造接觸露頭不很明顯。
除了飛來峰群還有眾多的岩溶景觀。景區內岩溶景觀風格獨特,多是飛來峰岩體發育起來的,在塘壩村9.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布有大小峰叢40餘座,窪地漏斗數十處,較大溶洞20餘個,主要分布在碳酸鹽岩外側峭壁和各條溝谷的兩旁,溶洞密度大於10個/平方公里。塘壩子岩溶洞多以小型為主,大中型洞穴主要有:五龍洞、硝洞、黑烏鴉洞、蘆仙洞、鐘鼓洞、神仙洞、石象洞、豹子洞、響黃洞、毛狗洞、五爪洞、朝天洞等。溶洞長數十米至一、二百米,最長可達700米,有石筍、石鐘乳、石幔、石柱、石瀑等各種造型景觀。塘壩子溶洞被稱為離成都最近的溶洞,其中,五龍洞是已經開發的第一個溶洞,還有一個被譽為川西最壯觀的圓形天坑,進入之後讓人恍若進入世外桃源。震後的塘壩子景區還處在植被穩定、恢復建設過程。
據北宋《太平御覽》記載:(南朝)宋元嘉九年(433年),有樵人逐鹿,所趨限絕,進入石穴,行數十步,豁然平博,問是何所?人答云:“小成都”。後為求之,不知所在。此段頗具《桃花源記》風采的文獻,成為塘壩村區域利用地質奇觀打造漢唐古風的緣考。更加上歷史悠久的道教二十四治之一的漓沅治恢復之後,地質奇觀與人文歷史相得益彰,塘壩將會成為白鹿發展的第二個騰飛。
白鹿歐式風情街區
通過嘔心瀝血傾情打造的場鎮核心景區,是體現白鹿風情小鎮的標誌。如今,重建後的白鹿法式小鎮鳳凰涅槃,採用中世紀法式建築風格,自然而然的延續了原味法式風情。全鎮設計與規劃以普羅旺斯區的法國小鎮為原型,注重原汁原味的體現,同時結合白鹿鎮地形地貌,以坡地、草地、廣場、街道等多項細節表現出法蘭西民族的浪漫情懷。一戶一景的精心設計,各不相同的牆面石材配以圓拱形花窗,更顯溫婉細膩,白色的立柱和彩色的屋瓦,映射出浪漫情懷。整個法式風情小鎮,將為遊客提供純正法式體驗。紅酒屋、麵包房、咖啡館、法國手工藝品等,讓每一位遊客不用出國,就能感受到法國生活的趣味所在。街區雖小,但雕塑、廣場、噴泉卻無一不透露出溫馨與浪漫。
地震遺址公園
原為下書院,又稱無玷書院,解放後,改建為白鹿中心國小,原下書院僅存門口一段圍牆作為文物保存在這裡,見證著歷史變遷。512地震後,改建為地震遺址公園。設立地震科普館、地震體驗館、抗震訓練館。
最牛教學樓
5.12大地震發生時,白鹿鎮九年制義務學校—中心學校周圍建築物幾乎都在地震中倒塌,唯獨兩棟教學樓屹立不倒,該校1000多名師生全部安全撤離。如今“史上最牛的學校”,
最牛教學樓和前面這棟樓,本來是處於同一水平面的兩座教學樓,地震發生後,靠山的教學樓由於斷層的相互作用,向上抬升了3米,但樓梯依然穩健,僅輕微受損,白鹿中心國小1046名學生因此得以安全撤離。所以我們稱之為史上最牛教學樓。
中法橋
中法橋,又名金橋,始建於1893年,位於白鹿鎮金橋村西北100米。東西走向,磚石結構,雙孔拱橋,東起白三公路,西至下書院大門,是當時通往下書院的必經之路。白鹿中心學校就是在下書院遺址基礎上修建的,現已改建為地震遺址公園。中法橋全長30.8米,寬4.7米,跨度9.65米,拱高5米,橋欄高1米,橋面用青石板鋪成。地震後全橋僅餘單孔,成為遺蹟。我們可以從周圍數十根名木古樹依稀看到它昔日的輝煌。
天心群雕
“天心”群雕由四川美術學院和西安美術學院根據5.12大地震發生時原白鹿九年制義務學校師生為人物原型設計,雕刻由主雕“天心”和群雕“地震逃生”組成,依託學校教學樓而塑,真實再現了地震當天原白鹿九年制義務學校的危急場景。
銀杏廣場
銀杏廣場,1865年所建天主堂之地,又稱聖母堂,天主堂遷建後,曾是白鹿政府駐地,現改建為廣場,是法式街區與中式老街交匯之地,旁邊建有羅亞爾城堡。廣場中,因矗立著4株上千年的銀杏樹而得名。銀杏樹為雌雄異株,民眾戲稱“夫妻樹”,為白鹿鎮的“鎮鎮之寶”,每年夏秋時節樹上枝繁葉茂、林蔭蔽日、碩果纍纍,而初冬來臨時金黃色的樹葉迎風招展,飄落在這童話般的世界裡,見證著白鹿鎮的歲月變遷!在銀杏廣場觀景台處遠眺,白鹿河、中法橋遺址、下書院遺址公園等景點映入眼帘,遠近之景,相得益彰。
老街
為什麼叫它老街呢?因為白鹿鎮老街河壩場——即白鹿場,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成都市的十大古鎮之一。整條老街依白鹿河(古稱:雁江)而建,南北長,東西短,形似一隻巨船。街中大多建築採用《清工部法則》營造,木結構穿梁架,小青瓦屋面。老街柵子門分布四方,門上貼字“白鹿場”,環形拱門,石板門方。其中兩道柵門上書有 “閣街買賣三千種,沿河耕讀百萬家”和“出入軍學界,去來中外商” 的對聯,這些都反映出當時白鹿場的文明與繁榮。地震後古街建築幾乎全部損毀。而今,老街通過重建,在原址重建川西民居,重現川西特色風情,體現出中國文化深厚的底韻。
山澗會所
神聖的教堂、歐式的會所、浪漫的庭院、自然的草坪,無一不訴說著法蘭西式的浪漫格調,這就是獨具特色的百年婚慶莊園。歷史悠久的中西文化積澱,歐風蜀韻的建築形態,舉行一場溫馨浪漫的歐式莊園婚禮,讓法式浪漫在生命中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旁邊還有天主教堂,是教友們心靈交融的地方。
風土特色
藥王會
醫藥行業組織,供奉藥王孫思邈,年農曆四月二十八日祭祝藥王生日,白鹿鎮的醫生都要聚集在“天良堂”藥鋪交流醫術。
吼山歌
村民在玉米田間除草,農民盛行“吼山歌”,滿山洋溢歌聲,互相助興,生氣勃勃地勞動。除沿襲舊調外,觸景生情,出現創作性,邊編邊吼,一人領唱,眾人幫腔。
王爺會
煤廠、磚廠同行俱供“王爺”,傳說“王爺”系賊,偷國土、燒磚瓦,磚瓦行“燒青”“燒亮”,忌“燒紅”。年冬月十一生日,三月十一得道日,為紀念王爺會期,煤廠,忌說“烤火”“鴛篼”,犯者喝“潲火”。
平安夜
天主教在白鹿鎮影響廣泛,現有教徒1000餘人,每逢周末都要祈禱,做彌撒,念《聖經》,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眾教徒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賀。
白鹿民宿
“來白鹿,住民宿”。從喧囂中走來,邂逅了浪漫的歐風小鎮,這時的你可以停下腳步,找一家別致的民宿小住一夜,好客的主人正坐在門邊的小凳上向你揮手。不同的民宿組團以不同的文化主題打造,佛教文化、巴蜀文化、天主教文化、道教文化,不管你是想感受與眾不同的異域文化,還是想體驗純正的鄉村風情,這裡總會有一個適合你的“家”。
白天,你可以沏一壺茶坐在農家小院享受一下午的慵懶時光;晚間,享受著主人精心準備的農家飯菜,聽著主人講訴這座山林小鎮的故事,等待一宿安穩的睡眠;夏日,坐在明澈的河水邊,消遣清涼假日;冬天,站在清爽的庭院裡,欣賞銀妝素裹。
名優特產
無公害蔬菜
白鹿鎮因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傳統的種植方式造就了無公害蔬菜的優良品質,全鎮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已達2000多畝,如紅皮蘿蔔、黃瓜、無筋豆、馬鈴薯等。
白鹿洋芋
白鹿鎮是彭州市最早種植洋芋的地區。白鹿塘壩子成為四川省洋芋種子基地。白鹿洋芋還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澱粉含量高。
銀杏
又名白果、公孫樹,口感細膩,皮肉皆可入藥,民間稱之為“藥白果”。白鹿銀杏種植歷史悠久,數量較大,多有百年以上歷史,尤其政府院內四株巨大的銀杏樹最為知名,疑為法國傳教士於1865年移栽而來。
野菜
白鹿盛產蕨台、春芽、雪芽菜、竹筍等珍貴野菜。蕨類野菜產量尤其巨大,尤以一俗名“雞兒蕨”的蕨苔最為可口。
白茶
白鹿盛產茶。早清康熙年間,就將白鹿河源頭冒水洞至紅岩鎮的白石溝定為“茶堆”。民國八年,白鹿鄉建立了茶葉市場(老街同仁店)專營茶葉,茶葉種、管、采、制技術也日趨成熟。白鹿茶葉當中應以白茶為極品,葉片大而厚,消暑解渴、清心潤肺。
黃蓮
黃連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名醫別錄》載:“黃連生巫陽(今四川省巫山縣)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內)、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見自古以來即以四川為主產地。白鹿地處高山,氣候環境非常適合黃連的生長,全鎮現已大規模的種植黃連,自70年代白鹿引進黃連種植開始到已成為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名 人
朱清時
漢族,1946年2月出生,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鎮人,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63年9月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地理系,1998年6月國務院任命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99年5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00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兼任中國科學院選鍵化學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主任,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任。他是雷射分離同位素重大項目研究的學術帶頭人,在雷射光譜和分子高振動態的實驗和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國際一流的研究成果。
肖光全
男,生卒年歲不詳,白鹿場人,家貧寒,苦力維生。清光緒三十一年(一九O五年)九月,革命組織“同盟會”,成立於日本東京不久,內江縣同福場七鹽井人,活動川西平原溫、郫、彭、灌地區,廣交豪傑,聯絡楊均、肖光全……,組織起義軍,決定在彭縣起義反清,為活動方便,易名曰泰,號大同,眾推為元帥,統領起義隊伍,命名“大同軍”。後來,與彭縣革命同志劉子成、王錫鄉等,聚會西山“海窩子”,以西山七場為根據地,楊均即在白鹿任軍師,號召民眾舉事,肖任會黨道領。清鹹豐末年,透露出朱不利何之舉,何聞潛逃甘肅省,投靠何軍門,為甘肅知府。何勿忘救命之恩,回鄉探親,邀至甘肅,推薦為開官,後受朝庭封為五品蘭翎。
何宇樞
名維新,男,生於一八九二年,終年五十四歲,白鹿三河店人。畢業於原四川高等學院法政系。清貧好學,讀學期間,每於夜間代人抄寫文字,獲得微資,以供學費。民國初年,在川南自貢縣任縣長,任職二年,後調任四川高等法院任“推事”。民國二十四年任西康省省政府秘書、軍法科科長、少將軍銜,性情耿直廉正,有“何青天”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