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鷳賦》是唐代文學家蕭穎士創作的一篇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鷳賦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辭賦
- 作者:蕭穎士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白鷳賦並序
白鷳,羽族之幽奇也。素質黑章,爪觜純丹,體備冠距,頗類夫雞翟。神貌清閒,不雜於眾禽。棲心遐深,與人境罕接,固莫得而馴狎也。上聞而徵焉。處以雕籠,致以驛遞,是將集長楊,游太液,行有日矣。天寶辛卯歲,予飄泊江介,流宕逾時。秋八月,自山陰前次東陽。方議夫南登西泛,極聞見之義,諒褊懷所素蓄,而未之從也。會有命自天,召赴京闕,適與茲鳥偕,至於會稽之傳舍。觀其宛頸旁睨,回惶掩抑,往往孤鳴,音韻淒涼,如慕侶而不獲,因感而賦之。曰:
鳥之生矣,於彼南山;彩必元素,文不綺斑。備文武之正飾,懋妖姬之殊顏;情莽眇以耿潔,貌軒昂以安閒。無馴擾之近性,故不愜於人寰,游必海裔,棲必雲間。冀養拙以自保,未萌之憂患。不然,豈陋彼都邑之佳麗,顧投身乎阻艱,以其標自然之靜,故名之曰白鷳者歟?何天聽之緬邈,辱微禽之瑣細;偶一日之見羈,委微軀以受制。望層城以斂翼,懷眾侶而孤唳;從廄置之駿奔,仰君門以遐逝。君門兮九重,洞杳條兮穹崇;池太液兮島方壺,萬族翔泳乎其中。晝聒未央之繁弦,夕驚長樂之虛鐘;顧疏野之賤跡,豈敢求一枝而見容?越水清兮鏡色,吳山遠兮天逼;窺淺深以?影,逗清冥兮一息。謂杉松可得永日而噪聚,蓴荇足以窮年而唼食;一與心賞兮睽違,念歸飛兮何極?鸚能言而入座,鶴善舞而登軒。殊二者之常態,諒慚惶於主恩。是以雖信美而非其志,獨屏營而兢魂者焉。
創作背景
這篇賦作於天寶十載(751),本年八月,蕭穎士經史官韋述推薦,召赴京師。在會稽的客舍,他見到一隻將被獻往朝廷的白鷳。蕭穎士見到的這隻白鷳不僅有著“素質黑章,爪觜純丹,體備冠距”的外表。而且“神貌清閒,不雜於眾禽二棲心遐深,與人境罕接,固莫得而馴狎。”但它不同凡禽的貞靜之性卻引起朝廷貴人的好奇,結果被關進雕刻精美的鳥籠,即將送入皇宮作貴人的玩物。望著這隻失去自由的白鷳“宛頸旁睨,回惶掩抑,往往孤嗚,音韻淒涼,如慕侶而不獲,”聯想到自己“方議夫南登西泛,極聞見之義,諒褊懷所素蓄,而未之從也”的境況,作者觸物傷懷,不禁有感而賦。
作者簡介
蕭穎士(708,一說717—759),字茂挺。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梁武帝蕭衍弟鄱陽王蕭恢七世孫。少聰慧。唐開元二十三年(735),舉進士第,對策第一。授金壇尉、桂州參軍。天寶初,為秘書正字。被有司劾免,客居濮陽,名士多從學。後召為集賢校理。天寶八載(749),因得罪宰相李林甫,調廣陵參軍事。後免官,流寓吳、越間。史官韋述薦之於朝,召為史館待制。後遷河南府參軍。天寶十三載末,辭去河南府參軍職,回到潁州。安史亂起,為山南節度使源洧掌書記,力勸源洧拒敵。宰相崔圓以為揚州功曹參軍,至官一日而去,世稱蕭功曹。後客死汝南,門人私諡文元先生。文與李華齊名,同為唐代古文運動先驅。為文主尊經、載道,倡導復古的文風。其《贈韋司業書》自稱“平生屬文,格不近俗,凡所擬議,必希古人,魏晉以來,未嘗留意”。有集十卷,李華撰序,集佚而序存。另著有《梁蕭史譜》、《游梁新集》,均已佚。後人輯有《蕭茂挺文集》一卷。《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文》存其文二十七篇。生平事跡見《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新唐書》卷二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