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廣德、清平2鄉;同年8月,屬第二區子逵鄉。
1950年9月,屬第五區。
1951年11月,設白鶴山鄉,屬第六區。
1953年7月,併入鎮德橋鄉。
1958年,屬沖天公社。
1962年10月,設白鶴山公社,屬石公橋區。
1984年2月,改白鶴山鄉。
1995年10月,肖伍鋪鄉併入白鶴山鄉,屬鼎城區。
2008年9月,劃歸武陵區。
2015年,撤銷白鶴山鄉,設立白鶴鎮,以原白鶴山鄉的行政區域為白鶴鎮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鶴鎮轄羅灣、月亮山、太陽山、沾天湖、鄭家河、梁山、肖伍鋪、馬龍橋、大流陂、雙壽、桃樹崗、萬金障、東山、白鶴山、栗里崗、長生橋、趙公橋、流溪湖、新港、羅家湖、卸甲洲、吳家口、馬巷子2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白鶴鎮轄11個社區、5個行政村:萬金障社區 、桃樹崗社區 、東山社區 、白鶴山社區 、羅灣社區 、月亮社區、太陽山社區、沾天湖社區、 鄭家河社區、梁山社區 、肖伍鋪社區 、卸甲洲村 、同興村 、猴子巷村 、同德村、同富橋村,鎮人民政府駐萬金障。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鶴鎮地處武陵區北部,東臨
鼎城區韓公渡、鎮德橋兩鎮,南瀕
柳葉湖,西抵
南坪崗鄉花山,北靠鼎城區
大龍站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區政府6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2千米,總面積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鶴鎮地勢西高東低。境內最高點海拔504.7米。
自然資源
2011年,白鶴鎮有耕地面積4.4萬畝,人均1.4畝。
人口
2011年末,白鶴鎮轄區總人口3040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96人,城鎮化率3.6%。另有流動人口1538人。總人口中,男性15136人,占49.8%;女性15273人占50.2%;14歲以下2960人,占9.7%;15—64歲23040人,占75.8%;65歲以上4409人,占14.5%。總人口中,以
漢族為主,達29615人,占97.4%;回族794人,占2.6%。2011年,白鶴鎮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5.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長313人。
截至2019年末,白鶴鎮戶籍人口3054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鶴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150元。2011年,白鶴鎮財政總收入1929.4萬元,比上年增長20.4%。
截至2019年末,白鶴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農業
白鶴鎮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2011年,糧食總產量3.3萬噸,人均1085千克;蔬菜種植面積9808畝,產量1萬噸。2011年,生豬飼養量2萬頭,家禽飼養量25萬羽。
商業
2011年末,白鶴鎮有商業網點143個,職工2317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450萬元,比上年增長7.6%。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鶴鎮有幼稚園9所,在園幼兒1058人,專任教師53人;國小6所,在校生166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564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白鶴鎮有線電視用戶1508戶,入戶率15.9%。
2011年末,白鶴鎮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網路管理中心各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4個;各類圖書室30個,藏書6000冊;文藝演出團體4個,業餘創作隊伍63人,其中農民作家1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鶴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8張。專業衛生人員21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白鶴鎮有體育場3個,晨、晚練場所10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5%。
社會保障
2011年,白鶴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39戶,人數1308人,支出111.5萬元,月人均71元,比上年增長7.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9萬元,比上年增長3.2%。社會福利費12萬元,比上年增長20%;敬老院1所,床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50人。
交通
白鶴鎮有S306、G5513、G55過境。
歷史文化
白鶴鎮因境內山中常有白鶴棲息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