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鴿港村

白鴿港村

白鴿港村,又名白甲港村,位於良垌鎮東南面,距廉江縣城東南21公里,良垌圩鎮6.5公里。東橋河、南橋河和遂溪新橋河三河交匯處。村民清中葉從湛江坡頭區官渡鎮泮北遷此,原名白鳩港,民國20年(1931)村人陳信材取“村甲天下”意而改今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鴿港村
  • 地理位置:良垌鎮東南面
  • 人口:540人
  • 耕地面積:233畝
村莊簡介,村莊發展,村莊名人,領導關懷,媒體宣傳,

村莊簡介

全村63戶共540人,其中在家240人,在外工作300多人,共有耕地面積233畝,林地面積350畝。該村有以荔枝為主的種植和魚蝦為主的水產養殖兩大特色產業。目前,全村水果種植面積420畝,海灘涂養殖面積1360畝。白鴿港村是革命老區村莊,是廉江抗日武裝首先起義的地方,是廉東南抗日聯防隊總指揮部的舊址,全村參加革命的有20多人,較著名的有陳信材、陳冬革命人士。該村共培育了廳級幹部5人,處級幹部13人,博士生1人,留學生4人,大學生79人。白鴿港村擁有優美的天然生態環境,村前有白鴿港大橋和百畝陂圍,村後有一片原始森林,古樹參天,盤根錯節;有紅樹林和碧綠的海叉,可謂依山傍水,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村莊發展

近年來,該村利用村背後的原始森林這一優良的生態環境,改建成一個休閒式的森林花園。目前,該村已投入資金80萬元,建成入村水泥道路3.2公里,環村水泥道路1.5公里,拓寬改直6米寬主村道1.5公里,排水道1300米,拆除閒雜屋70間,統一規劃新建了牛欄18間、豬舍20間,公廁2間,環村道路兩旁種樹栽花進行綠化。村文化廣場、農家樂園、改水改廁等工程正在建設中。白鴿港村計畫開發臨海景點,建造觀海亭,建設紅色生態文明村。

村莊名人

陳信材同志是廉江良垌鎮白鴿港村人,為中國革命事業奉獻一生,早年曾在國民革命軍隊任職 ,1925年10月毅然投身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成為中共南路黨組織的重要領導人,為南路黨組織和革命武裝力量的建立,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創辦新民國小和遺風國小等。歷任大革命時期中共吳川縣支部第一任書記、吳川縣第一任特支書記。1927年7月任中共南路特委委員。解放後,先後擔任中共粵桂邊區黨委財經委副主任,南路專署財委副主任、廣東省軍事管制委員會航道處負責人、廣東省處理解放海南島善後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區航(港)務局副局長、廣東省內河管理局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州港務監督署第一副監督長、廣東省政協第二、三屆委員等職。1967年7月病逝於廣州。陳信材同志為黨工作達半個世紀之久,在各個革命歷史時期,都以黨的事業為第一生命,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並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陳信材 ,又名陳柱 ,廣東廉江良垌鎮白鴿港村人。早年參加國民革命軍 ,任連長、代理營長。1925年10月辭去軍職 ,回鄉積極從事農民運動 ,同年12月經黃學增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任中共吳川縣支部第一任書記、吳川縣農協籌備會主任。1927年“4 15”政變後擔任南路農民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中共南路特委委員 ,參加過南路各時期的革命鬥爭。為了革命 ,他不惜傾其所有 ,創辦多間國小作黨組織活動據點 ,安置中共黨員 ,並把4個兒女全部送到革命隊伍中來。雖被國民黨反動政府懸賞通緝 ,家中房屋被燒毀 ,但矢志不渝 ,堅持革命。解放後曾任廣東省內河航運局局長、廣州港務監督副監督長、廣東省政協委員等職。1967年7月病逝於廣州。

領導關懷

今日鄉村別樣美——與會代表參觀廉江新農村建設側記
市委書記徐少華、市長陳耀光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和全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會議的200多名與會代表一同到廉江良垌、河唇等地,實地參觀了塘山嶺生態公園、山心村農民公園等,對白鴿港、新屋仔等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工作分別給予了肯定並寄予新的期望。
行至白鴿港村,徐少華、陳耀光等詳細了解了該村“十傑青年長廊”等村落規劃情況,並環村步行參觀了原始林、垂釣台、海叉等景點。置身於這座依山傍水、村容整潔的村子裡,與會代表心曠神怡。徐少華對村里籌建觀海亭、農家樂園發展旅遊的做法給予了肯定。他說,該村發揮革命老區和臨海等優勢發展生態游的想法很好,要進一步做好規劃,完善各類設施,吸引遊客前來釣魚、捉蝦、摘荔枝、打雞瓮,努力打造特色生態文明村。臨別之際,在家的村民們自發站在村道兩旁歡送與會代表,徐少華、陳耀光等微笑著透過車窗向村民們揮手致意。

媒體宣傳

傍水“小山城”—白鴿港村
行走在白鴿港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畫:環村硬底化公路潔淨而蜿蜒;房屋依山而建,屋後是山,屋前是海;每一幢房屋的前面都是紅磚砌成的階梯,這樣的階梯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村四周綠樹蔭翳,簡直是一座獨特的南國“小山城”。
白鴿港村在創建生態文明村中,幹部民眾積極參與,出錢出力,利用其獨特的天然生態環境和革命老區村莊的優勢,全力打造紅生態文明村。
該村位於良垌鎮東南面,東橋河、南橋河和遂溪新橋河三河交匯處,距圩鎮6.5公里。全村60多戶共300多人,村民的特色產業是水果種植和水產養殖。
該村擁有優美的天然生態環境,村後是一片原始森林,古樹參天,盤根錯節;走在陰涼的林間小道上,感覺這裡的空氣特別清新,深深地吸上一口,使人有一種遠離塵囂,置身於似真似幻的仙境般的感受。村前還有茂密的紅樹林和碧綠的海丫,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村民利用村背後的原始森林這一優良的生態環境,建成一個休閒式的森林花園,並籌資建成進村水泥道路3公里多,環村水泥道路近2公里,拓寬改直6米寬主村道1.5公里,排水道1300多米,拆除閒雜屋70多間,統一規劃新建了牛欄、豬舍和公廁2間,環村道路兩旁種樹栽花進行綠化;村民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由村集體出資購置清潔工具,並僱請1人負責清潔公廁和清運村垃圾池裡的垃圾,保持村公共場地的整潔;同時完成了村文化廣場、農家樂園、改水改廁等工程。
目前,該村生態文明村的創建工作正按照“五有七化四規範”的標準,進一步完善機制,實現山長青、水長秀、人長美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