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市鎮位於湖北省中南部, 江漢平原腹地、荊江河段北岸。白馬寺鎮 鎮政府駐白馬寺,人口51000人,面積149.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3個村委會:白馬、白馬、雙河、青港、壽港、新長、中江、荊州、鄧港、豐河、新孟、新口、同蘭、江嶺、盧巷、宋興、業新、陳崗、李店、赤岸、黃淡、天井、長河、金剅、王市、金渡、小河、陶咀、曲垸、五勝、譚港、香垸、石淵、凡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馬市鎮
- 簡介:白馬市鎮位於湖北省中南部
- 詞性:名詞
- 分類:鎮子
自然環境,氣候,生物資源,土壤,傳統文化,
自然環境
氣候
白馬市鎮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適宜,雨水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等特點。全年日照時數1827~1897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03~11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平均氣溫16℃~16.4℃,極端值最熱39.2℃,最冷-19℃;無霜期246~262天。全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據白馬水文站氣象資料1964~1982年雨量統計,白馬市鎮年平均降雨量為1184.3毫米,最高年份1980年為1658.7毫米,降水日數133天;降水量最低年份為1971年,639.5毫米,降水日數為96天;月降水以6月為最多,平均152毫米;月最高降水量399.3毫米(1980年8月),日最大降水量251毫米(2001年6月8日);平均降水日數120天左右,6、7、8三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1998年,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形成二度梅雨,元至8月 ,荊州市平均降水量即達1178.2毫米,僅次於1954年;據江陵縣水利局資料,6月12日至7月5日平均降雨168.6毫米,7月16日至8月5日平均降雨265毫米。
生物資源
白馬生物資源豐富,野生動植物有1200多種,其中動物200餘種,植物1000餘種。農作物及栽培植物有糧棉油等作物20餘種,蔬菜80餘種,水果13種,林木88種,竹類13種,花類近80種,藥材222種,其它500餘種。
土壤
傳統文化
白馬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民間舞蹈、民間歌曲、民間器樂等類型,江陵民間舞蹈具有一 定的藝術性,就其內容看,有的為悼念死者,告慰亡靈,如《跳喪》,有的為祈神求福,如《桃弓柳箭》、《降魔》,民間歌曲有號子、田歌、小調、風俗歌,民間器樂包括吹打樂、弦索樂等。
傳統節目:
推車花鼓:在有輪子可以推動的小劇台上表演節目。如“張先生討學錢”,張先生和李大嫂手舞足蹈對著唱。
抬狗老爺:老爺頭戴清朝官帽,身穿反皮襖,手拿旱菸桿,坐在長蹺板的前端,上下搖晃。太太身穿花衣,手拿芭扇,倒騎驢,前面執事牌匾,好不威風。然而,後面跟著一衙役,肩挑一擔,一頭是夜壺,一頭是尿罐。衙役不斷地上前獻殷勤,供官老爺官太太享用。極盡諷刺之能事。
黑驢娃:少女前後身系驢頭驢尾,老頭趕驢,少女老頭黑驢三者皆是拗脾氣。你要趕路,它要慢行。打它、鞭它,它踢腿,亂跳,後退。打急了,乾脆蹲下不動。騎者焦急萬分,趕者氣喘吁吁,奈何它不得。最後,還是由它慢慢悠悠站了起來,緩緩而行。鑼鼓點子隨著劇情的情緒高低行動快慢緊密配合。
舞獅子:是胡家場宋家巷宋姓家族祖傳絕技。表演獅子登桌子,真是驚險武功雜技表演。在廣場上將桌子一層一層疊上去。少至三層,多至五六層。首先是地上逗獅子搶繡球。精彩的是逗獅子登桌子。一人持繡球登上桌子,兩人扮獅子者,緊急趕登桌子,獅子追上了第一層,可是持繡球者已登上了第二層。在鑼鼓聲中一層一層逗上去,又一層一層逗下來。
舞龍燈:七大碼頭七條彩龍,赤白金,黃烏青,還有一條紫金。舞動起來,龍頭時而揚,時而俯。龍尾左右搖擺。龍身成螺旋形的滾動,貼地而不沾泥。
跳喪鼓:江陵縣白馬市鎮位於荊州古城之東南,而荊州乃原楚國都城,同大多數中原地區,江陵也流行喪事喜辦的文化。而跳桑鼓則是在喪事上請當地的民間藝人講一些比較詼諧的話語來調節悲傷的氣氛。在娛樂活動貧乏的農村,一般有人過世的話,都會有這種活動的,一方面寄託親戚朋友的哀思,一方面也能調節失去親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