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吉自然村隸屬於永春鄉高泉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2.00 公里,距離鄉12.00公里。
國土面積1.72平方公里,海拔2,200.00米,年平均氣溫22.00 ℃,年降水94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豆、薯類等農作物。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8.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327.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馬吉自然村
- 面積:1.72平方公里
- 年平均氣溫:22.00 ℃
- 海拔:2,200.00米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自然資源,特色產業,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未通自來水,有12戶飲用井水,有1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33.93%)。有5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00%、 46.4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詢戲跨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戶(分別占總數的 23.21%和 23.21%)。該村到鄉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00畝,有效灌溉率為 8.5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 畝。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 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90萬元,占總收入的 43.54%;畜牧業收入8.91萬元,占總收入的 21.6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4頭,肉牛8頭,肉羊18頭);工資性收入2.20萬元,占總收入的 5.35%。
農民人均純收入2,327.0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人(占勞動力的 46.15%),在雲南省內務工2人,到雲南省外務工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6戶,全村人口188人,其中男性111人,女性77人。其中農業人口188人,勞動力154人。該村以僳僳族為主,閥只訂戒其中僳僳族188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9人,參合率 95.21%;享受低保5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5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56戶,占農戶總數的 100.00%。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8.00畝(其中:田22.00畝,地236.00畝),人均耕地1.40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2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1畝,主要種植蘋果、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00畝,草地60.00畝;荒山荒地50.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2.65%。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馬吉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維西二中、農職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2.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 人,其中小學生29人。該村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兵危微同5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2.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830個(勞均5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貼上公告、會議、口頭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1 人,女黨員1人。 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付糊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村民文化素質低下。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地幾罪點是:
1、發展經濟林果;
2、大力推進畜牧業的品種改良,提高畜牧業收入在盼茅去經濟收入中的擔騙才簽比例;
3、調整產業結構;
4、進一步完善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2.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830個(勞均5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貼上公告、會議、口頭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1 人,女黨員1人。 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村民文化素質低下。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發展經濟林果;
2、大力推進畜牧業的品種改良,提高畜牧業收入在經濟收入中的比例;
3、調整產業結構;
4、進一步完善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