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額蜂虎

白額蜂虎

白額蜂虎(學名:Merops bullockoides)是佛法僧目蜂虎科的鳥類。體長22-24厘米,雄鳥體重28-35克,雌鳥體重31-38克。雌性成鳥大於雄性。嘴形細長而下彎,先端尖,嘴峰有棱脊;鼻孔裸露;初級飛羽10片;尾羽12片;體羽質密、正常且無縱紋;尾凸形,中央尾羽特形延長且端部形狹或尖削,腳細弱,中趾與外趾至少連結至基部第二個關節,與內趾則僅於基部的第一個關節並連;翅長而尖,第一片飛羽細小,第二片最長。羽色艷麗,兩性相似,幼鳥似成鳥。

生活於村莊附近丘陵林地;樹棲性;以空中飛蟲為食,特別喜吃類;在山地土壁挖隧道為巢;卵形頗圓,白色。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布,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白額蜂虎體長22-24厘米,雄鳥體重28-35克,雌鳥體重31-38克。雌性成鳥大於雄性。白額蜂虎色彩鮮艷,有一個白色的前額,頭部、背部和頸部淺黃褐色。眼眉白色,眼睛、眼紋、臉頰和耳羽部分均由黑色覆蓋,下側有一條白色寬頻。下頦白色。上體呈現綠色,下體肉桂色,尾羽是藍色群青色。初級飛羽有黑色滾邊。呈鮮紅色的喉與紅色胸部和淺黃色腹部形成明顯對比。肛周和尾巴藍色。尾端淺黃色,覆面黑色。鳥喙黑色。虹膜深褐色,腳暗灰色。
嘴較細長,鼻孔裸露;體羽質密、正常且無縱紋;尾凸形,中央尾羽特形延長且端部形狹或尖削,中趾與外趾常並連至最末一個關節;翅長而尖,第一片飛羽細小,第二片最長。

棲息環境

白額蜂虎頻繁的活動於河流乾涸的河床上、灌叢、草地,林地、季節性河流。白額蜂虎分布在非洲亞赤道帶的大草原。其棲息地包括遼闊的鄉郊,尤其是近水溝的地方。

生活習性

常成群活動。白天多數時間都在空中飛翔,飛行直而快,兩翅扇動迅速,有時還伴隨著滑翔。不怕人,有時進到村舍、房前屋後和果園中活動,休息時多棲於電線上、枯樹枝上或灌木上。在飛行中捕食。
白額蜂虎主要吃蜜蜂,占其食物來源近50%。也會吃其他飛行昆蟲,如甲蟲、臭蟲、蒼蠅、蟋蟀、白蟻、蜻蜓、豆娘等。但要視乎季節及獵物的多少。它們會在低樹枝位定點捕食,或滑翔而下捕食昆蟲。它們的叫聲是低沉的嘎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波札那、蒲隆地、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加彭、肯亞、馬拉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盧安達、南非、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尚比亞、辛巴威。
白額蜂虎分布圖白額蜂虎分布圖

繁殖方式

白額蜂虎的群落平均有200隻,會在山崖或堤岸挖穴築巢。它們的群落可以橫跨幾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但會回到同一地方棲息、生活及繁殖。它們是鳥類中擁有最複雜的社群系統。白額蜂虎是一對一的社會關係,類群會進行合作生殖,不能生育的成員會幫助其他成員養育雛鳥。它們會幫助建築超過一半的鳥巢,且會在繁殖的過程中作為幫手,包括挖洞築巢、餵養雌鳥、孵化及餵哺雛鳥等,對雛鳥出生的數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在繁殖季節,雌鳥平均產3-8枚卵,產卵期其因地而異,以降雨和氣溫決定:在肯亞是4至6月,在尚比亞和安哥拉是8月至9月,在辛巴威是2月和4月,在南非是9月至10月。

亞種分布

白額蜂虎(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分 布
1.
白額蜂虎指名亞種
Merops bullockoides bullockoides
分布於半乾旱的中部和南部非洲稀樹草原。
2.
白額蜂虎坦尚尼亞亞種
Merops bullockoides randorum
分布於坦尚尼亞南部高地。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