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薩福克羊是基於於黑頭薩福克羊的基礎上經過精心培育而得到的肉毛兼用良種,其生產性能方面不僅保留了原黑頭薩福克的體型大、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好的特點。由於白薩福克羊全身皆為白色,在雜交方面其後代不會出現黑毛等雜毛,因此更利於肉毛兼用羊(肉羊)的雜交改良使用。澳大利亞於1977年開始培育,1986年成立品種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頭薩福克羊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目:偶蹄目
- 亞目:反芻動物亞目
- 科: 牛科
- 族: 羊族
- 屬:羊屬
- 種:羊種
- 分布區域:全世界都有分布
簡介,特點,養殖繁育,體型,雜交,
簡介
白頭薩福克羊原產於英國英格蘭。2003年引入中國山東。白頭薩福克羊是在英國古老的肉羊品種黑頭薩福克基礎上培育而成的肉毛兼用良種,它體型大,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好,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而且採食性廣,耐粗飼,比較適宜在我國北方地區飼養。
特點
白頭薩福克羊是世界公認的用於終端雜交的優良父本品種。澳洲白薩福克羊是在原有基礎上導入白頭和多產基因新培育而成的優秀肉用品種。體格大,頸長而粗,胸寬而深,背腰平直,後軀發育豐滿,呈桶型,公母羊均無角。四肢粗壯。早熟,生長快,肉質好,繁殖率很高,適應性很強。
養殖繁育
體型
成年公羊體重為110-150千克,成年母羊70-100千克,4月齡56-58千克,繁殖率175%-210%。母羊初產繁殖率高達173.7%。後代羔羊發育良好,表現了良好適應性,認為是最有發展前途的優秀肉用品種。
雜交
白頭薩福克羊與國內細毛雜種羊、哈薩克羊、阿勒泰羊、蒙古羊等雜交,在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雜種羔羊具有明顯的肉用體型。利用這種方式進行專門化的羊肉生產,羔羊當年即可出欄屠宰,使羊肉生產水平和效率顯著提高。
雜交是實踐生產中提高綿羊產肉性能的一個主要途徑,要開展雜交,就需要對各群體遺傳結構和遺傳變異進行分析,計算出群體間的遺傳距離,進而為雜種優勢預測和最優雜交親本的選擇奠定基礎。 本研究選用位於不同染色體上、多態性較高的5個微衛星位點,從分子水平上分析了5個綿羊群體的遺傳結構和遺傳變異,並對5個群體在五個位點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進行了卡方檢驗,結果表明這5個群體均處於Hardy-Weinberg平衡狀態。根據等位基因頻率方法計算得到的位點的等位基因數、平均多態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數和雜合度在群體中的表現範圍分別為12-14,0.65-0.78,3.59-5.19和0.70-0.80,說明該5個微衛星位點在這5個綿羊群體中表現出較高的多態性,同時也說明綿羊群體內具有較大的選擇潛力。 另外,根據奈氏標準遺傳距離公式計算得到的品種間的遺傳距離中,其中與小尾寒羊之間的遺傳距離由大到小的各引進品種順序為,白頭薩福克羊(0.7462)>黑頭薩福克羊(0.7334)>道賽特羊(0.6983)>特克塞爾(0.6439);各引進品種之間的遺傳距離大小順序依次為黑頭薩福克羊與特克塞爾羊之間(0.7854),白頭薩福克羊與特克塞爾羊之間(0.6804),道賽特羊與特克塞爾羊之間(0.5305),道賽特羊與黑頭薩福克羊之間(0.4493),白頭薩福克羊與道賽特羊之間(0.3445),最小的是黑頭薩福克羊與白頭薩福克羊之間(0.2994)。 利用UPGMA法分別繪製了由5個群體(黑頭薩福克羊和白頭薩福克羊分開)和4個群體(黑頭薩福克羊和白頭薩福克羊合在一起)組成的系統聚類圖,並比較了它們的差別,兩個結果都能清晰、客觀的反映5個群體的地理分布和遺傳分化特點,以及它們的親緣關係,為在開展小尾寒羊雜交改良過程中,選用優秀的雜交父本,預測雜種優勢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