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倉布

白音倉布

白音倉布(1900——1990),又名吳耘圃。蒙古族民間藝術家。

著有作品:《英雄陶克濤胡》、《火燒龍王廟》、《刀劈公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音倉布
  • 時間:1900——1990
  • 又名:吳耘圃
  • 隸屬:蒙古族民間藝術家
個人簡介:,創作生涯:,

個人簡介:

白音倉布的祖籍是東土默特左旗(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他8歲入私塾讀書,老師阿斯瑪給白音倉啟個漢語名字,叫吳耘圃即園圃的耕耘者,作為學名。可惜,白音倉在這所私塾里,唯讀了三年書,就因家貧而輟學了。
民國十年(1921),白音倉二十二歲。家遷至黑帝廟北的北淖爾瑪(今乾安境內)。白音倉借便在泰和鎮(今乾安)旗衛隊一個駐守連里當兵。從這個時候起,白音倉正式啟用吳耘圃這個漢語名字,並開始學習漢文,後晉升為司務長。
民國十三年(1924),吳耘圃二十五歲。他離開旗衛隊,在大布蘇努圖克(鄉)好力寶屯(今乾安境內)自辦私塾,開始從教。吳耘圃從二十五歲到三十四歲的十年間,先後在好力寶、黑帝廟、那嘎岱、龍坑等地教書。後經富朱利梅林推薦,到王府教書。後在八郎“國民初等”學校任教務長,後調庫里任校長,後來又調王府任王府女子分校校長。
吳耘圃在八郎教書時,結識了一位陶克濤胡義軍里的謀士、軍師乃旦扎布,聽他講述了陶克濤胡從率眾起義到最後離開索倫,轉道沙俄進入外蒙古,歷經104次戰鬥的全過程。從而他漸漸萌發了編唱“烏力格爾”《陶克濤胡》的構想。
偽康德七年(1940),吳耘圃任郭前旗民眾教育館館長。
偽康德十一年(1944),吳耘圃與青寶合作的烏力格爾《折箭同義》(根據尹湛納希蒙文長篇歷史小說《青史演義》中“五箭訓子”的故事改編)第一次被演出。
1946年,吳耘圃曾在新廟技術學院任教;1947年創辦廟東國小;1949年在查乾花國小任教;1954年在庫里國小任教。1955年篷1958年因身體欠佳,回到廟東休養。白音倉布1971年離職。
1990年7月26日,白音倉布因病在他的寓所里與世長辭,享年九十一歲。

創作生涯:

1959年,吳耘圃在六十歲的時候,被縣民族歌舞團聘用,開始整理《陶克濤胡史料》。1960年,筆者曾為吳耘圃先生試擬筆名白音倉布,從此沿用開來。
1961年,前郭自治縣成立蒙古族曲藝社,白音倉布任主任,開始專業說唱“烏力格爾”蒙古族琴書。他經常說唱的傳統書目有:《三國演義》、《東西漢》、《薛剛反唐》、《臥龍傳》等;現代書目有:《草原烽火》、《林海雪原》等;自編的書目有:《英雄陶克濤胡》、《火燒龍王廟》、《刀劈公主》等。
1982年,在他八十三歲的時候,終於完成了長篇故事《陶克濤胡》的創作。繼後,他又完成了《火燒龍王廟》中篇故事。
1991年,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白音倉布民間故事家光榮稱號;1992年,《陶克濤胡》榮獲吉林省政府頒發的第三屆“長白山文藝”民間文學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