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雞鄉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處於攀西資源開發區腹心,西連攀枝花,南與雲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鄰,扼川滇要衝,自古以來就是川西南與滇西及南亞商貿往來周轉重地,為古絲綢路必經要塞,素有“川滇鎖鑰”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雞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南部
- 著名景點:老城的鐘鼓樓、城南白塔山文塔
歷史沿革,自然資源,經濟實力,主要職責,
歷史沿革
白雞鄉歷史悠久,始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稱會無縣屬越嶲郡,晉為越嶲郡治,唐、宋時設會川都督府、會川府,元為會川路,明為會川衛,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改為會理州,民國二年(1912年)改州為縣,始稱會理縣。會理縣是省政府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首批對外開放縣。縣城大量的明清建築、寺廟、四合院的民居,老城的鐘鼓樓、城南白塔山文塔,成為會理悠久歷史文化的標誌。會理的本地方言、民風民俗、各類小吃,受川滇文化交融,既有川味,又具滇風。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在會理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為會理人民留下了長征精神的寶貴財富。
自然資源
白雞鄉地處攀西資源開發腹心,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國土資源富集,全縣有耕地62.68萬畝,其中中低產田土38.2萬畝,另有可供開發宜農非耕地30萬畝。光熱資源十分豐富,光照強(年均日照2388小時),熱量豐富,年溫差小,無霜期長(241天),立體氣候特徵明顯。糧食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洋芋;經濟作物以烤菸、石榴、蠶繭、甘蔗、早市蔬菜等為主。畜產品中的黑山羊、烏骨雞、瘦肉型豬、黃牛等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另外,礦產資源、農業資源、水能資源、生物資源、旅遊資源富集,素有“聚寶盆”、“攀西明珠”美譽。
經濟實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不懈
地打基礎、立支柱,綜合開發地上地下資源,逐步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不斷增強縣級經濟實力,初步形成了“一個基礎(糧食)、五根支柱產業(煙、桑、果、畜、礦)的經濟結構。”1999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1.57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8.0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0.73億元,農業總產值73070萬元。糧食總產量4.106億斤;蠶繭產量5800擔;石榴總產量4311.4萬斤;年末各類牲畜存欄119.8萬頭(只);肉類總產量4.34萬噸;畜牧業總產值2.5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5.7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720萬元;基本建設新增固定資產8691萬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627萬元;財政收入11786萬元;年末各類存款餘額83562萬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6101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45803萬元;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932元。
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決定、決議,根據本鄉的實際,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認真的研究討論,並組織貫徹落實。2、按時召開黨代會、黨委會、支部書記會、黨委擴大會,討論決定本鄉政治、經濟、文化、生產、規劃等重大事項,根據縣、區的安排,落實各項工作目標任務。3、搞好本鄉村幹部、機關幹部和企業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負責召開好“兩會”,協調好各方面工作。4、在本鄉內保證憲法、法律、法規、命令和上級的決議的遵守和執行。5、及時了解掌握本鄉內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社會治安、環境保護、民族、民政、司法、社會發展等各項工作的進程,協調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6、根據上級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本鄉實際,制定本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促進本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7、開展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宣傳教育,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8、抓好黨委自身建設,確保黨的思想、組織、廉政建設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