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納鄂倫春族鄉志》是白銀納鄂倫春族鄉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銀納鄂倫春族鄉志
- 作者:白銀納鄂倫春族鄉人民政府
- 出版時間:2002年05月
- 出版社:[白銀納鄂倫春族鄉人民政府]
- 頁數:324 頁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關金紅
《白銀納鄂倫春族鄉志》是白銀納鄂倫春族鄉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白銀納鄂倫春族鄉志》是白銀納鄂倫春族鄉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志書堅持尊重歷史、求實存真的原則和“廣徵、核准、精編、嚴審、及時”的編纂方針,全面記述了白銀納鄂倫春民族定居以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取得的...
白銀納鄂倫春族鄉,隸屬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地處呼瑪縣東北部、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東麓、呼瑪河左岸、東和北與鷗浦鄉接壤,南和西南與興華鄉、韓家園鎮毗鄰,西與塔河縣十八站鄂倫春族鄉相連,2018年,區域面積514.3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006人。1953年,國家為安置世代在深山老林遊獵的鄂倫春族建立白銀納村,...
第四節 訪鄂倫春最後一個薩滿——關扣尼 第五節 訪白銀納鄉委書記邢雪松 第六節 訪鄂倫春民間藝人關桃芳 第七節 趙曉澄談走出大山的民族 附錄1 參考文獻 附錄2 圖片說明 附錄3 鄂倫春族圖騰文化:人類遠古的幻想和寄託 開放的本土意識與民族文化融合——黑龍江三小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係研究 從圖騰神話感悟古人...
呼瑪縣白銀納鄂倫春人剪紙,內容多以大自然花草樹木、動物形象及勞動工具為主,觸景生情,在剪紙人心中形成圖案,直接剪裁而成。剪紙作品多數用在服飾和樺皮、獸皮製品上。主要剪紙作品有《白日依可嚴》、《提一沙》等。表現形式繁簡錯落。經長期的藝術實踐,形成了古老渾厚,純樸粗獷的北方狩獵民族風格。鄂倫春族剪紙...
《白銀納鄂倫春族鄉志》是白銀納鄂倫春族鄉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書堅持尊重歷史、求實存真的原則和“廣徵、核准、精編、嚴審、及時”的編纂方針,全面記述了白銀納鄂倫春民族定居以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取得的成就和重大變革,其上限主要始於1953年鄂倫春族人民下山定居。相關內容追塑到清末...
黑龍江省鄂倫春研究會顧問、大興安嶺鄂倫春研究會副會長關金芳,參與組建了白銀納鄉鄂倫春民間藝術團)獸皮服飾,保暖性好,耐用,用鹿皮勁縫製而成。薩滿服用袍皮製成。關扣妮:鄂倫春族著名的民間藝人、民間歌手、全國鄂倫春族唯一的薩滿,國家級薩滿文化代表性傳承人,黑龍江省級鄂倫春族薩滿舞、呂日格仁舞、薩滿祭祀等非...
省長邵奇惠(左一)同鄂倫春族居民合影 黑龍江省顧委主任陳雷(右一).由行署副專員張舉(右二)陪同視察十八站林業局 省長邵奇惠(前一)來邊防某部視察 省長邵奇惠、地區人大工委主任李春賀同林業局領導交談 十八站林業局現任黨政領導班子 1975年,十八站林業局黨委常委合影 歡送原局黨委副書記張毅同志(前排左二)任團地委...
呼瑪河,黑龍江上游右岸較大支流。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清代稱“呼瑪爾河”(又寫作瑚馬爾)、“庫瑪爾河”,後簡作呼瑪河。其名一說系蒙古語,意為“行圍前列人”;一說系鄂倫春語,意傳“有鹿的地方”;另說系達斡爾語音譯,意為“高山峽谷中不見日光的急流”。呼瑪河發源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呼中自然...
寶清縣小城子鎮梨南村、嘉蔭縣向陽鄉、勃利縣永恆鄉北興村、綏濱縣忠仁鎮、嫩江縣臨江鄉鐵古砬村、嫩江縣嫩江鎮巨祥村、綏稜縣上集鎮、慶安縣民樂鎮、海倫市聯發鄉百興村、呼瑪縣白銀納鄂倫春族鄉、黑龍江省八五○農場第十二管理區、雙鴨山林業局寶山中心林場、綏芬河市綏芬河鎮、撫遠縣濃江鄉雙勝村、木蘭縣柳河...
《大興安嶺地區郵電通信志》編輯部 凡例 序言 圖片 附圖 投遞員送郵到當地鄂倫春家 鄂倫春人讀報(2003年)鄂倫春族用上“小靈通”鄂倫春人生活與時俱進(2003年)附圖 行署副專員 劉世常 行署副專員 魏文彥 行署副專員 矯健 行署副專員 王金滿 2002年,行署專員王忠林(前排左)到移動分公司檢查工作 200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