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興電工程管理局

灌區位於甘、兩省區交界的靖遠、平川、中衛、海源四縣(區)接壤地帶,可耕地面積100多萬畝,現已開墾耕種45萬畝。灌區總人口15萬,其中移民7.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銀市興電工程管理局
  • 地理位置:位於甘、寧兩省區交界
  • 面積:100多萬畝
  • 人口:15萬
地理位置,工程規模,工程建設,信息化建設,工程管理,管理機構,工程效益,發展目標,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灌區位於甘、寧兩省區交界的靖遠、平川、中衛、海源四縣(區)接壤地帶,可耕地面積100多萬畝,現已開墾耕種45萬畝。灌區總人口15萬,其中移民7.6人。

工程規模

工程設九級泵站提水,總揚程479.6m,設計流量9.6立方米/秒,年最大提水量1.2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30.18萬畝。

工程建設

始建於1976年,1984年總乾通水見效,“十五”以前,共實現灌溉面積15萬畝;1999年,工程列入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得到長足發展。目前,提水量由6立方米/秒增加到10立方米/秒,灌溉面積發展到31.95萬畝,較“十五”前淨增17萬畝。項目建設已完成投資8233.6萬元,項目工程連續多年被評為優良。新建支幹渠53.9km,改建、新建支渠132.67km,新增配套灌溉面積16.95萬畝,襯砌斗渠468km,配套農渠604km。各類建築物19424座;新建一泵站臨河調節泵站1座,改造泵站8座,安裝機電設備85台(套),裝機容量6.081萬kw。

信息化建設

2002年列入水利部全國大型灌區信息化建設試點項目,現已建成調度中心信息化管理總站一個,泵站、變電所、水管所信息化監控子站9個;鋪設信息傳輸光纜網路線路57.289Km。已實現部分泵站、變電所設備及水管所閘門的遠程自動監測和操作控制,達到少人值守。

工程管理

骨幹工程實行企業化管理,支渠及以下工程實行社會化管理。建立了“工程+協會+用水戶”的民眾參與式灌溉管理模式。現成立用水者協會65個,監事會64個,用水組327個,涉及灌區總面積90%,入會會員21465戶。渠系水利用率68%。

管理機構

工程管理處為縣級建制,隸屬白銀市人民政府。現下設15個科室,8座泵站,3座變電所,9個水管所,6個處屬企業。現有職工438人,其中多種經營人員132人。有縣級幹部6名,科級幹部58名;高級工程師4人,國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69人;中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員207人。 “九五”以來,獲水利部“全國大型灌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殊榮,被水利部、農業部、林業部三部委聯合授予“先進外援項目單位”,並連年獲省、市“先進單位”和“雙文明單位”稱號。

工程效益

經濟效益。灌區糧食單產由上水前不足40Kg,增加到946.6Kg;以大田洋芋、構杞為特色的高效農業已成為灌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畝均收入達3000—9000元,僅洋芋一項灌區年產值就達7500萬元。2007年,灌區糧經作物總產2.23億Kg,總產值3.2億元。鄉鎮企業由原來的23個發展到350個,從業人員7000多人,年產值超過6000萬元。灌區人均純收入由每人不足30元提高到2320元。
社會效益。灌區累計安置貧困山區移民7.6萬人;累計建成中國小175所,各級醫療機構89個,建成衛星地面接收站9個,修建鄉村道路578Km。灌區民眾基本實現了“四通”,即村村通電、通電視、通電話、通公路。
生態效益。灌區植樹造林3.65萬畝,種草0.5萬畝;田間林網化建設初具規模,灌區風速由2m/s減小到1.2m/s,蒸發量減少,相對濕度增加17%,有效地遏制了沙漠化侵蝕。

發展目標

以建設和諧興電、節約興電、小康興電為目標,大力發展節水灌溉,促進灌區水土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到2010年,實現有效灌溉面積35萬畝。

地圖信息

地址: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109國道東1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