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區史話

白銀區史話

《甘肅史話叢書:白銀區史話》是甘肅史話叢書之一,由周德祥等編著。書中白銀區位於甘肅省中部、白銀市西部、黃河上游中段,是白銀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曾是古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陸橋重鎮。境內有強灣蓮花山、王峴灰土澇,池齊家文化、武川宋梁西秦度堅山城、武’川古烽燧等文化遺址,以及陝甘工農紅軍游擊隊扎巴子崗遭遇戰遺址、西北抗日義勇軍鵓鴿堂戰鬥遺址和紅砂峴戰鬥遺址。

基本介紹

  • 書名:白銀區史話
  •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 頁數:165頁
  • 開本:16
  • 作者:王樹吉
  •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14756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甘肅史話叢書:白銀區史話》為甘肅省重點出版項目,旨在把甘肅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以生動活潑的文字、圖片展示給廣大讀者。《甘肅史話叢書:白銀區史話》資料翔實可靠,文字充盈豐潤,內容簡明適當,圖文並茂且相得益彰,是白銀區歷史上一本全面展示當地歷史文化風貌的通俗讀物和鄉土教材,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圖書目錄

滄海桑田
建置沿革話古今
白銀採礦業歷史回顧
輝煌的軍工企業
電力提灌興農桑
新興的銅城
紅色記憶
陝甘工農紅軍游擊隊扎把子崗
遭遇戰
西北抗日義勇軍在白銀
中國工農紅軍過武川
人民解放軍解放水川
親切關懷
鄧小平視察白銀
江澤民視察白銀
朱鎔基視察白銀
吳邦國視察白銀
溫家寶視察白銀
宋平視察白銀
宋健視察白銀
陳俊生視察白銀
倪志福視察白銀
錢偉長視察白銀
費孝通考察白銀
人物薈萃
曾維世投訴革賦制
蘇景三造福桑梓
劉彥邦與碧口兵爆
民國甘肅省議長狄世襄
西北抗日義勇軍戰士李樹昆
失散的西路軍兩戰士
劉樹信烈士
狄保海重獲新生
早期中共黨員李濟川
復旦學子李樹祥
“白大膽”白顯明
張巨湘觀象
魏德明的白銀煉銅法
藥劑師呂洪基
銅城第一任書記黃羅斌
宋叔和探礦
任震英規劃銅城
在銅城的上海知青
前蘇聯專家在白銀
梁希軍烈士
硬骨頭隊長高學勇
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魏公河
文物古蹟
蓮花山遺址
度堅山城遺址
元代古墓遺址
古道遺址
金廠遺址
覃恩詔
六德書院碑
玄帽塔三聖宮匾
老君廟匾
烽燧遺蹟
石刻遺蹟
土堡遺址
古柳
驛站
唐墩台遺址
紅軍渡河遺址
榨油作坊遺址
烏金峽上口古廟宇群遺址
敬天石壇
蘇家灣窨子
黃河水車
風景名勝
金山寺
劉道紀念塔
北武當建築群
金魚公園
銅城開拓者紀念碑
四龍療養院
大峽
烏金峽
人民廣場
太陽島
月亮灣
白銀區八景
風味特產
風味小吃
土特產
民間文藝
聶家窯皮影
民間小曲
金溝口秦腔
李台黃河戰鼓
剪紙
口頭文學
傳說故事
折腰山的傳說
白石宮的故事
金山寺的傳說
魯班趕石架橋
廣有山的傳說
雪花鹽的來歷
禹王台的傳說
大浪天險
玉石像的傳說
嘹高山通天金柱的傳說
月亮山的傳說
黑石的傳說
四龍口的傳說
陶大王傳奇
拾金不昧的劉起桂
曾神仙傳奇
奇人曾老六
花莊大力神
陶打鼓的故事
牛頂子的故事
陶文其人
後記

後記

《甘肅史話》叢書為甘肅省重點出版項目,旨在把甘肅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以生動活潑的文字、圖片展示給廣大讀者。本叢書由原省委副書記馬西林策劃,兩任省委書記蘇榮、陸浩親作總序。原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陳寶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勵小捷和原副省長李膺也對該叢書的出版作出重要指示,給予了具體指導。
原省新聞出版局局長周德祥全盤規劃和領導了叢書的出版工作。這套叢書高標準、高質量的出版定位,嚴謹鮮活的文風,圖文並茂的裝幀風格,是在他一絲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實現的。甘肅文化出版社社長謝國西在提出這套叢書的選題構想獲得各方贊同之後,精心設計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使這樣一套卷帙浩繁、規模龐大的叢書出版工作得以有序進行。作為社長,他承擔了巨大的責任,在每一個具體環節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聞出版局人事處處長羅和平是最早關注這套叢書出版規劃的人士之一,早在這套叢書的計畫階段,他就提供了許多真知灼見,在叢書的整個出版過程中更做了許多指導性、服務性工作。甘肅文化出版社總編輯管衛中是本叢書的項目負責人,是這套叢書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擬訂了編纂體例,負責組織各冊稿件,審改全部書稿。解決各種疑難問題,安排排版、校對、印製,監督圖書質量。實施宣傳方案,他的熱情、執著、嚴謹、刻苦的品質,恰巧成就他為這套叢書最合格的實施人。甘肅文化出版社副總編車滿寶既是本叢書的規劃人之一,也是這套叢書的編校把關人之一,本叢書十分“養眼”的裝幀設計,凝含著他、當然還有外聘美編房嫻等人的智慧和心血。甘肅文化出版社編輯部主任原彥平是本叢書執行編輯之一,他為各冊圖書的編輯付出了細緻而繁重的勞動。
原省史志辦巡視員、省地方志學會會長張克復對這套叢書的編纂傾注了心力。他對這套叢書的貢獻至少在三個方面無人可以望其項背:一是在對這套叢書的推動方面。他運籌帷幄,奔走南北東西,不遺餘力宣傳呼籲,鍥而不捨,孜孜不倦,終使這一選題喜獲各方贊同支持。二是在對各分冊主編的遴選方面。本叢書各冊主編無一不是當地頗有造詣的文史工作者,無一不對當地文化歷史有如數家珍般的了解,張克復慧眼薦舉他們擔綱各冊主編,保證了叢書稿件質量。三是在對書稿文體篇目的確定方面。他淵博的地方文史知識和豐富的編纂經驗使得諸多疑難問題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書稿最終達到了史實的確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當。
《甘肅史話》叢書的出版還得到了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張家昌、副部長馬成洋和省新聞出版局有關領導管鈺年、李玉政、袁愛華、何遠志、盧旺存及甘肅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孟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協的有關領導也對這一選題計畫給予了熱情的鼓勵。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有關部門給予了實質性的支持。全省各市、縣黨政領導對這套叢書的出版高度重視,給予了鼎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他們的支持是本叢書得以成功出版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各市、縣主持編寫工作的宣傳部、人大、政協、文化局、志辦等單位領導同志的周密組織和編撰人員全身心的投入,保證了書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圖質量。在本叢書的編校出版階段,甘肅文化出版社的王奕、溫雅莉、鄖軍濤、周乾隆及馬映峰、王天芹、周桂珍、蔣瀟、陶偉、何榮昌、宋姝鵬、史春燕、韓鳳娜、李蘭玲、賈立、馬高強等以繡花般的細緻,挑剔出所有的瑕疵,使該叢書的質量得到了最終的保證。
《白銀區史話》為《甘肅史話》叢書之一。經過半年多時間緊張而有序的策劃、撰稿、編審等工作,本書終於完稿。出於對故土的無限熱愛和作為史志工作者的歷史責任,辦公室主任王樹吉主動請纓,加班加點收集資料、撰稿編輯,時間緊、任務重。所幸的是,中共白銀區委、區政府領導自始至終給予大力支持和熱切關心,使編寫人員充滿信心。他們帶著一種對白銀區故土深厚的感情和對白銀區歷史文化執著的探求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翻閱史料,走訪專家,分析梳理,撰寫書稿。在具體編寫過程中,編寫人員根據專業特點分擔具體編目的撰寫任務,同時廣泛徵集有關照片。在大家的努力下,《白銀區史話》終於完稿。
衷心感謝所有關心和支持過這項工作的各級領導和各界人士,他們為《白銀區史話》提供資料,建言獻策。本書以《白銀區志》《世紀豐碑》《白銀區文史資料》《閃光的白銀》《白銀民間民俗文化集·故事集》《白銀風情》等書作為參考書籍,在此一併向作者表示感謝。
與一塊地域的悠久豐富的歷史和鮮活生動的現實生活相比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蒼白的,都僅僅是擷取了幾朵浪花。本叢書只是給讀者提供了一個尋訪甘肅大地歷史文化蘊藏的線索圖。有興致的讀者朋友們不妨以本叢書為嚮導,順藤摸瓜,尋幽探隱,以您的新發現,來批評、填補本叢書之缺憾。
《甘肅史話》叢書編委會

序言

《甘肅史話》叢書的出版,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甘肅的過去,把握甘肅的今天,展望甘肅美好的未來。
甘肅曾有過驕人的輝煌和繁榮。地處黃河中上游的甘肅,對華夏文明的孕育和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以秦安大地灣為代表,遍布全省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存,以及羲皇和女媧的故事,都是燦爛的遠古文明的見證,輝映著先民智慧的光芒。有文字記載並給華夏文明以重大影響的人和事,更是不勝枚舉。周王朝的先祖就發祥於涇河流域和隴東地區,橫掃六合、統一中國的秦始皇的先祖就崛起於天水一帶。自西漢張騫通西域後,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甘肅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曾孕育了一大批傑出人物,產生了李廣、趙充國、金日碑、竇融、張芝、王符、馬超、姜維等眾多的英雄豪傑。到了魏晉南北朝,隨著傳入中國的佛教文化進入興盛時期.甘肅境內沿絲綢之路主幹道上出現了一批曠古勝跡,這就是以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為代表的眾多佛教石窟。進入隋唐時期,甘肅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發展到了一個鼎盛階段。河隴地區沃野千里,胡商蕃客穿行如。織,《資治通鑑》記載“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政治上,李唐王朝周圍聚集了一大批關隴貴族,眾多的隴右籍政治家、文學家縱橫政壇與文壇,風雲一時。那個時期,可以說是甘肅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甘肅也有過長期的蕭條和凋敝。自宋而降,隨著海路的開通和政治經濟中心的東移南遷,甘肅漸漸地失去了區位優勢。成為偏僻之地。加之歷史上各遊牧民族同中原王朝在這裡進行激烈的碰撞。使隴原大地烽火連綿,兵燹不斷,生靈塗炭,生態毀壞,更兼天災頻仍,經濟社會發展陷於停滯狀態。到了近代,左宗棠坐鎮陝甘時。發出了“隴中苦瘠甲於天下”的感嘆。即使如此,這塊土地因眾多民族的融合繁衍,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甘肅正堅韌地走向崛起和復興。新中國的成立,開闢了甘肅歷史發展的新紀元。甘肅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了大規模的開發與建設。依託資源開發,建成了以石化、有色、冶金、電力、機械製造、電子、輕紡、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產生了眾多“共和國第一”,一批新興工礦城市拔地而起,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面對貧瘠的土地,隴原兒女堅韌不拔,艱苦奮鬥,建成了以景電、引大為代表的一批骨幹水利工程,將陡峭的山坡地修建成層層梯田,改寫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同經濟發展相適應,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繼建立。聚集和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使這塊古老的土地煥發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甘肅的全面振興帶來了寶貴的機遇,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甘肅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穿越歷史的時空,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地區的興衰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聯。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甘肅必將創造新的歷史輝煌。
透過歷史的煙雲,我們還可以領悟到,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都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甘肅各族人民淳樸敦厚、熱情豪放的性格,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兼容並蓄、開放豁達的胸襟。在歷史的長河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是一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
回顧歷史的進程,我們深深地感到,每一代人都承擔著自己的歷史使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發圖強,加快發展,為甘肅的全面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知史明志,我們應當多一點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求無愧於歷史。
我們堅信,甘肅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是為序。
2007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