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瓜菱三足水盂,出土於定州境內(今河北曲陽澗磁燕山村),做工粗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釉瓜菱三足水盂
- 谷底啊格局:南青北白
- 工藝技術:十分粗糙
- 地點:定州境內(今河北曲陽澗磁燕山村
基本簡介,所屬瓷窯,
基本簡介
唐代中國陶瓷的大格局是“南青北白”。“南青”的代表是浙江越窯,而“北白”的代表是河北的邢窯。當時邢窯器“不分老少貴賤通用之”,可見其流傳範圍之廣。正由於邢窯影響廣泛,許多地方窯口也紛紛燒制白瓷,定窯就是其中之一。
唐代定窯工藝技術還顯得十分粗糙,釉面發灰,胎土淘煉亦不甚精細,該件水注就是一件典型器。在本網資料庫內還有一件唐代邢窯相同樣的水注,有心者可以將兩器加以比較,以體會箇中的奧秘。
所屬瓷窯
在定州境內(今河北曲陽澗磁燕山村),故名。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定窯原為民窯,北宋中後期開始燒造宮廷用瓷。
據《曲陽縣誌》載,五代時曲陽澗磁已盛產白瓷,官府曾在此設官收瓷器稅;但據調查,早在唐代這裡已燒白瓷;至宋代有較大發展,除燒白釉瓷器外,還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品種,文獻稱為“黑定”、“紫定”和“綠定”。有毛口和淚痕等特徵,毛口是復燒口部不上釉,淚痕多見於盤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勻,有的下垂形如淚跡。裝飾有刻花、劃花、印花諸種,風格典雅。對各地瓷窯有一定影響,曾出現不少仿燒定窯瓷器的瓷窯,紋飾以龍鳳紋為主。此類宮廷用器多有傳世,窯址遺有大量龍鳳紋器物碎片。
定窯窯址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窯場,分布在今曲陽縣澗磁村北一帶,這裡有十幾處高大的堆積,最高的15米,堆積著眾多的瓷片、窯具、爐渣、瓷土等。從遺址地層疊壓關係看,遺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個時期,198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