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似的群山

白象似的群山

《白象似的群山》(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是海明威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927年,收入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Men Without Women)。

《白象似的群山》中的故事發生在西班牙北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火車站,一對年輕的情侶正在等待去巴塞隆納的快車,火車還有40分鐘才到來。天氣炎熱,在這40分鐘的等待中,這對情侶一直在在談論著什麼,故事就此展開。為了打發這等待的40分鐘,他們喝著啤酒並暢談著,男孩和女孩心情迥異,男孩非常享受地喝酒而女孩則心事重重,因為她懷孕了,由於自己不知怎么辦好,希望男友能為她解決難題,然而男孩卻滿不在乎,男孩希望女孩去做人流手術,女孩似乎不願意,於是男孩女孩在反覆的討論著是否去做手術的問題,最後兩人的爭論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該小說對話雖簡練易懂,卻生動地描述了主人公豐富的內心世界;故事雖然情節簡單,但人物刻畫細膩。短短几千字的小說,卻酣暢淋漓地展示了海明威那獨特的敘事風格,即極富象徵意義的地理環境描繪和含蓄而戲劇性的情節描寫。有學者認為,雖然這部作品沒有提及流產手術,但是那種無奈、失落、困惑的情緒滲透在字裡行間。甚至認為,不解決是否保留腹中胎兒這一問題,不但會毀了女孩的現在,而且還會影響她的未來。小說體現出一個主題,即在當今環境日益惡化、生態危機日益加深的困境下,有必要從環境和精神生態的視角來解讀人們生存的狀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象似的群山
  • 外文名稱: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 創作年代:1927年
  • 作品出處:《沒有女人的男人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美】海明威
  • 字數:英文1455字,中文3500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整部小說基本上是由男人和姑娘的對話構成,開始的時候,兩個人的氣氛似乎有些沉悶,姑娘就採取主動的姿態,稱遠處群山的輪廓在陽光下“看上去像一群白象”。但男人有些心不在焉,他只關心一個話題,就是想勸姑娘去做手術。姑娘顯得緊張和憂慮,男人就一再解釋和安慰:那實在是一種非常簡便的手術,甚至算不上一個手術。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只要用空氣一吸就行了。我以為這是最妥善的辦法。但如果你本人不是真心想做,我也絕不勉強。姑娘終於急了:你再說我可要叫了。到這裡小說的內在緊張達到了高峰,男人就去放旅行包等列車進站。回來時問姑娘:你覺得好些了嗎?姑娘向他投來一個微笑:我覺得好極了。小說就這樣戛然而止。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白象似的群山》寫於1927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第十年。十年前美國的年輕人抱著拯救世界的態度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戰後當他們的處境發生了出乎意料的改變,首先經歷了戰爭洗禮的年輕人們對戰爭的殘酷感到震驚,其次在戰爭結束後當他們重返家園時,他們找不到自己在社會的位置,年輕人心中感到悲觀和失望,他們通過酗酒,縱情的享樂來麻痹自己,以逃避對現實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在《白象似的群山》中出現的這一對年輕人可以說正是這一代人的寫照。
創作契機
《白象似的群山》寫於1927年海明威第二次度蜜月期間,收入海明威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海明威自己在一次訪問中曾介紹了小說的由來,說他在度蜜月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剛剛做完墮胎手術的女人,就花了一個下午以這個女人為原型寫了《白象似的群山》。

人物介紹

男主人公
《白象似的群山》中的男主人公來自美國,是“迷惘一代”的鮮明代表。雖然女孩名字叫吉格,但是海明威並沒有賦予美國男人一個名字,目的就是為了體現那個時代美國人所具有的特徵。從旅行包上“貼著他們曾過夜的所有旅館的標籤”,便能看出男女主人公過著居無定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們輾轉於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一個旅館到另一個旅館。這些標籤是他們不安於現狀的見證,他們試圖要找到一個棲息地安頓下來,但是看上去並不容易。雖然戰後美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對年輕人的影響是揮之不去的。尤其是戰後,世界的改變和年輕人的想像完全不同,他們發現虛假的繁榮掩蓋了所有社會問題。他們不能接受如此的差距,不但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出現了危機,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作為個體的人都有一種無力感,對未來不再抱有希望。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面對困惑與無奈時,他們對愛情的看法是悲觀的。他們從愛情中找不到一種歸宿感,所以不管是從信仰、道德還是生活本身,他們徹底地迷失了自我。因此,他們將愛情視作與感情毫無相關的遊戲。故事中,與代表著傳統思想的繁茂、蔥鬱的景色相反,荒蕪的景象正如男人那自私、可悲的思想,具有“迷惘的一代”價值觀的典型特點。習慣了在作品中刻畫硬漢式人物的海明威,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為我們描寫了一個另類男性的形象———屈服於環境的壓力,對生活沒有信心,沒有勇氣面對現實和未來,冷漠無情,不負責任。因為男人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他的精神世界不會輕易地改變扭轉。在面對精神壓力時,男人表現出來的是懦弱與逃避,這給主人公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女主人公
從兩人短短的談話過程中,可以看到女孩已經一點點地關閉了自己的情感之門。女孩對酒吧女人和美國男人的微笑,代表著她已經到了痛苦和絕望的頂端,這是內心的冷漠。“我覺得好極了。”這實則是女孩在經歷了痛楚和焦灼之後得來的平靜,同時也是女孩在全文中自我覺醒的一個過程,也是女孩獨立意識的開端。雖然全文以“零度結尾”的方式收束全文,卻也暗示女孩會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是否墮胎。女孩在全文中的失落並非是兩個人之間情感的破碎,更是當時整個時代文明的失落。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說的題目出自女孩說過的“這些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帶有一定寓意。在古印度,“白象”曾是被當作神一樣供奉的高貴的動物。然而,因為白象要吃大量的食物,所以照顧、飼養白象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因此,白象雖是人們心目中的神靈,但是擁有它又成為巨大的麻煩和負擔。小說恰恰是想借用“白象”來告訴讀者,女孩腹中的胎兒對於美國男人來說是最不想要的沉重負累。此外,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末,親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明威借用“白象似的群山”代表當時的工業社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當初滿懷激情和理想在戰場上奮勇拼殺的年輕人回到家鄉,發現一切跟戰前都不一樣了。他們並沒有成為大家眼中令人崇拜的英雄。反而,戰後初期不景氣的整體社會氣候使他們很難找到工作,他們作為退役軍人被視為是難以管教的孩子。他們已很難再適應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城鎮和家庭,無法跟周圍的人交流溝通,他們變得與現實格格不人‘他們對社會上摒棄追求高尚情趣而只是一味追求眼前經濟利益的現象不滿。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動盪不安,人民生活不穩定,年輕人感覺無所適從,這些畸形的社會形態成為他們生活中難以揮去的巨大精神壓力,磨滅了他們許多美好的願望和熱情。面對現實,他們深深感到“拯救民主”、“伸張正義”、“為和平而戰”的口號不過是當初美國政府用來迷惑自己為戰爭賣命的虛偽藉口和幌子。在深知上當受騙,美好的理想灰飛煙滅後,他們心靈深處受到無法醫治的創傷,這些浮躁不安的年輕人無不生活在困惑中。他們不再相信什麼政治、法令,但又找不到新的可靠的精神支柱。他們對社會、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苦悶、焦慮、迷失的情緒一直噩夢般地縈繞在他們周圍。所有這些變化,使得一代年輕人感到思想空虛、無所適從、精神孤獨。他們失去了舊有的觀念,卻找不到新的目標,一切都處於迷惘中,自然地與主流社會脫離,從而使他們產生了精神生態危機。實際上,小說中的美國男人與女孩之間的關係好似“白象似的群山”,在虛幻、縹緲、是與非之間徘徊。兩人在做決定是否保留腹中胎兒時並不知道各自的想法究竟是對還是錯,只能面對著無數的“白象似的群山”,根據其現狀做出模糊的臆斷或預測,卻真正的無可奈何,難以理清。因而他們悲觀、仿徨、失望、憂慮,處於一種迷茫,不知走向何處的精神狀態之中。
《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對兩位主人公精神世界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美國社會所存在的精神問題,即身處一個失去了信仰的世界,人們不知不覺陷入了精神的荒原。故事最終也沒有明確的結局,很有可能海明威自身也是困惑和迷惘的。但是海明威卻在小說中始終保持著對社會上人們精神生態的思考。作者對工業文明給人類精神生態所造成的破壞行徑進行了揭露,警示現代人的精神生態狀況已經面臨困境的同時,海明威試圖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共鳴,激發人們對生活真諦、生活意義的思索,促使人們對內心精神生態平衡的關注,從而呼喚人們必須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的思想信仰,最終解決精神生態上所出現的危機。

藝術特色

《白象似的群山》是篇極短的短篇小說,沒有任何冗長的心理及場面的描敘,幾乎全篇都是對話。作者的技巧就在於以日常的對話形式來揭示不同人物心理面貌。在《白象似的群山》這篇小說里,海明威就是運用了新穎、有效的對話技巧來透視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
整篇幾乎由簡單對話和描寫堆砌的小說,在結尾卻用了相對較長的篇幅來描寫美國男子的動作和內心活動。他拎起兩隻沉重的、象徵著巨大負擔的旅行包,帶著壓抑焦慮的心情打量著那些氣定神閒候車的旅客。此處對男子和其他旅客心態的描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其中,海明威寫到男子一眼望去看不到有任何火車來,體現了作者想要藉此描寫來特彆強調直到最後美國男子也沒能找出解決辦法的迷惘和絕望的精神狀態。同時,也預示著男子和女孩面臨嚴峻的精神生態危機和他們的悲劇性結局。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 海明威採用了大量的對話,並且這些對話多是以直接引語的形式出現,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為了儘量將文本與讀者的審美距離降到最低, 儘可能給讀者以客觀的真實面目,擯棄任何主觀的因素, 消除作者介入的痕跡,把生活原本的面貌呈現給讀者。
《白象似的群山》這篇膾炙人口的小說以含蓄而戲劇性的對話貫穿始終,沒有用傳統小說那種事無巨細,講究前因後果、起承轉合、層層交代的鋪陳的敘述方式,而是選用了外聚焦的敘述視角。外聚焦與零聚焦、內聚焦相比較, 敘述者的視野受到了相當大的限制,比人物知道的還少, 只能敘述人物所看到和聽到的, 不進入人物的意識領域, 採用的是戲劇對話和舞台提示般的語言, 通過顯示人物動作行為和相互之間的對話來傳達故事;缺少感情色彩,沒有分析評價,因而敘述的客觀性更加增強, 真實可信的程度進一步提高。至於事情的前因後果,人物的出生、經歷、性格等等,讀者只有通過簡短的對話去想像、聯想。小說就採用了這種敘述視角,它就像一幅電影畫面,使人物傳達的敘事信息令讀者感到細緻入微、真實可信。整篇小說運用的是純粹的限制性的客觀敘事視角,恰像一架固定的攝影機,它拍到什麼,讀者就看到什麼,全知全能的敘述者是不存在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只能通過敘述者的客觀描述,靠讀者自己去推測想像。

作品影響

《白象似的群山》以其獨特的藝術手法、新穎的選材、深刻的內涵表現了主人公夢想的幻滅,受到各領域專家和學者的普遍讚譽。

作者簡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6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第一次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海明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