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線粒體DNA突變研究及其對MRD檢測的意義

白血病線粒體DNA突變研究及其對MRD檢測的意義

《白血病線粒體DNA突變研究及其對MRD檢測的意義》是依託四川大學,由陸小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血病線粒體DNA突變研究及其對MRD檢測的意義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陸小軍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白血病是青少年常見惡性腫瘤,微小殘留病(MRD)是主要復髮根源,因此,選擇適當分子標記進行MRD監測十分重要。申請者前期研究已對與常見白血病融合基因在臨床診斷及治療後評估的價值已進行了探討,並對線粒體D-loop區域突變與急性白血病關係進行了初步研究。以此為基礎,本課題擬通過高分辨熔解曲線與DNA測序的方法,篩查AML及ALL病人白細胞的全線粒體基因組DNA,找出變異機率高的突變位點:(1)通過對不同類型白血病患者治療前、緩解時期及復發時期的線粒體突變檢測及融合基因表達檢測,探討此突變與融合基因表達關係,以揭示其在白血病發病分子機制中的作用;(2)建立急性白血病病人線粒體基因突變資料庫,挑選出一個或數個線粒體DNA突變位點作為AML及ALL病人MRD檢測的分子標記,為急性白血病病人療效評價、預後評估甚至早期診斷提供幫助,進一步完善臨床急性白病MRD檢測手段。

結題摘要

本課題通過對線粒體全基因組序列進行分析,從線粒體變異的角度尋找AML發病相關的分子標誌物,並在較大樣本量的人群中進行驗證。課題組取得的主要結果總結如下: 1.成功地建立了線粒體全基因組序列測定的方法; 2.建立了中國西部地區漢族人群的線粒體基因組資料庫; 3.在初篩階段,對47例AML患者和40例對照的線粒體全基因組進行了分析,發現線粒體變異在非編碼區及各基因編碼區均有發現,D-loop區的變異頻率最高,病例組和對照組在各區域的變異頻率無顯著差異;線粒體DNA變異中最常見的類型是DNA點突變, DNA點突變類型在病例組和對照組中的分布無顯著差異;A153G、C6455T、T14200C、C14929A、T16297C共5個位點變異在兩組中的頻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未發現D-loop區微衛星不穩定性與AML發病相關。 4.對篩選出的5個陽性關聯位點進行擴大樣本量驗證。對111例初診AML患者及106例健康對照進行分析。然而分析結果顯示,初篩階段所發現的有統計學意義的5個位點在擴大樣本後未發現與AML的發病風險有關,單獨分析各FAB亞型的發病風險,也未發現與這5個位點有關。 5.對大量文獻表明與腫瘤發生有關的D-loop區,課題組納入158例初診AML患者及146例健康對照,對線粒體基因組D-loop區變異與AML發病風險及臨床特徵、預後的關聯進行了分析,共在269個位點上發現4081個變異,有10個位點的變異與年齡有關,其中T152C變異頻率在病例組中高於對照組;T152C、C16108T和T16249C變異與AML-M3發病風險密切相關;將線粒體DNA 變異與AML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關聯分析,發現T152C位點變異與PML-RARα融合基因相關,A16183C變異與CBFβ/MTH11融合基因相關;16189富C區域C鹼基插入患者骨髓原始細胞比例較低,而514-523(CA)n重複次數減少患者骨髓原始細胞比例較高;D310 polyC區域C鹼基插入與外周血三系減低有關。總之,在該項目的資助下,本課題組全面的探討了AML患者的線粒體DNA變異情況,並找到了與AML發病可能相關的分子標誌物,相關文章目前正在投稿中。同時培養了一名碩士研究生。此外,在該項目的資助下,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已發表SCI論文4篇,國核心心期刊1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