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蝶花,中藥名。為蘭科白蝶蘭屬植物龍頭蘭的塊莖。分布於江西、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地。具有補腎壯陽,健脾,疏肝散寒之功效。常用於腎虛腰痛,慢性腎炎,睪丸炎,陽痿,遺精,寒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蝶花
- 拉丁學名:Pecteilis susannae (L.)Rafin.
- 別稱:和氣草、兔耳草、土玉竹、雞卵參、公雞花、對對參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微子目
- 科:蘭科
- 屬:白蝶蘭屬
- 種:龍頭蘭
- 分布區域:江西、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
- 採收時間:秋季採收
- 用量:15-30g
- 毒性:無毒
來源,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炮製方法,生理特性,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
來源
為蘭科白蝶蘭屬植物龍頭蘭Pecteilissusannae(L.)Rafin.的塊莖。
分布區域
產於江西、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貴州、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中部至東南部。馬來西亞、緬甸、印度至尼泊爾也有。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40-2500米的山坡林下、溝邊或草坡。。
炮製方法
曬乾。
生理特性
植株高45-120厘米。塊莖長圓形,長4-6厘米,直徑1.5-2.5厘米,肉質。莖直立,基部具鞘,其上具多枚葉。葉著生至花序基部,下部的葉片卵形至長圓形,長6-10厘米或更長,寬3-6厘米,上部的葉片變為披針形、苞片狀,長達5厘米。總狀花序具2-5朵花,長6-15厘米;花苞片葉狀,長於或短於子房;子房圓柱形,扭轉,無毛,連花梗長5-6厘米;花大,白色,芳香;中萼片闊卵形或近圓形,擴展,長2.5-3厘米,寬2-2.8厘米,先端圓鈍;側萼片寬卵形,張開,稍偏斜,較中萼片稍長,先端鈍;花瓣線狀披針形,甚狹小,長約1厘米或更短,較萼片短很多;唇瓣長2.5-3厘米,最寬處達3厘米,3裂;中裂片線狀長圓形,全緣,肉質,直立,長約2厘米,寬約4毫米,上面近基部處無胼胝體;側裂片寬闊,近扇形,外側邊緣成蓖狀或流蘇狀撕裂,內側邊緣極全緣;距下垂,長6-10厘米,較粗,直徑3-5毫米,為子房長的2-3倍。花期7-9月。
入藥部位
塊莖。
性味
味甘,性微溫。
功效
補腎壯陽,健脾,疏肝散寒。
主治
用於腎虛腰痛,慢性腎炎,睪丸炎,陽痿,遺精,寒疝。
用法用量
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