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藍翠雀花(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藍翠雀花,中藥材名。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白藍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名: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D.tanguticum Huth;D.albocoeruleum Maxim.var.pumilum Huth]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除去雜質,陰乾。功能主治為:清熱燥濕。主痢疾;腸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藍翠雀花
  • 漢語名稱:Bai Lan Cui Que Hua
  • 性味歸經:苦;寒。歸胃;大腸經
  •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主痢疾;腸炎
來源,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白藍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名:Delphinium albocoeruleum Maxim.[D.tanguticum Huth;D.albocoeruleum Maxim.var.pumilum Huth]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除去雜質,陰乾。

形態特徵

白藍翠雀花,多年生草本。莖高40-60cm,被反曲的短柔毛。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或存在,下部葉有長柄;葉柄長3.5-13cm;葉片五角形,長1.4-5.8cm,寬2-10cm,3裂至近基部,一回裂片通常一至二回深裂,小裂片狹卵形或披針形,寬2.5-5mm,具1-2枚牙齒,兩面疏被短柔毛。傘房花序有3-7朵花;下部苞片葉狀;花梗長3-12cm,被反曲短柔毛;小苞片生花梗近頂部或與花鄰接;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寬卵形,長2-2.5cm,藍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距長1.7-2.5cm,末端稍向下彎曲;花瓣2,無毛;退化雄蕊2,黑褐色,瓣片卵形,2淺裂或裂至中部,腹面有黃色髯毛;雄蕊多數,花絲被短毛;心皮3,被短柔毛。蓇葖果,長約1.4cm。種子四面體形,長約1.5mm,有鱗狀橫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域

資源分布: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600-4700m的山地草坡或林下。

藥材性狀

性狀鑑別:根圓柱形,少見支根,棕褐色,長3-8cm,直徑1.5-6mm;表面具較細的縱直條紋,根頭殘留葉柄殘基;斷面黃色。莖棕紫色,具縱棱,被反曲短柔毛;斷面中空。葉灰綠色至棕黃色;葉片濕潤後展平,呈五角狀,長1.4-6cm,寬2-10cm,3深裂;葉柄長0.5-12cm;葉與葉柄均被柔毛。傘房花序有3-7朵花,距圓筒狀鑽形;花瓣2;退化雄蕊花瓣狀,黑褐色,有黃色髯毛。蓇葖果長1.4cm。種子四面體形,有鱗狀橫翅。氣微,味苦。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治腸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