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散(《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蒺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五。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癢之功效。主治一切癬及疥,風癢病瘡。

基本介紹

  • 名稱:白蒺藜散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五
  • 組成:白蒺藜、玄參、沙參、丹參、苦參、人參、秦艽、梔子仁、甘菊花、枳殼、黃芩、烏蛇、獨活、茯神、薯蕷、細辛、防風、麻黃
  • 功用:祛風除濕,活絡止癢
  • 主治:一切癬及疥,風癢病瘡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白蒺藜二兩(微炒,去刺),玄參一兩,沙參一兩(去蘆頭),丹參一兩,苦參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秦艽二兩(去苗),梔子仁一兩,甘菊花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一兩,烏蛇四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獨活二兩,茯神一兩,薯蕷一兩,細辛一兩,防風二兩(去蘆頭),麻黃一兩(去根節)。

用法用量

上為細散。每服二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功用

祛風除濕,活絡止癢。

主治

一切癬及疥,風癢病瘡。

附方

名稱:白蒺藜散
組成:松香(透明者,化開傾地上,候冷用)、黃丹各一兩,白蒺藜(炒)、白鮮皮(炒)各五錢
用法:上為末。先將冷粥洗過患處,敷上,以油片扎之。如已作膿血,鮮肉湯洗之
主治:刀傷、人咬、狗咬及跌打損傷
出處:《慈幼新書》卷十一
名稱:白蒺藜散
組成:白蒺藜、菊花、蔓荊子、草決明、甘草(炙)、連翹、青葙子各等分
用法:水煎,食後溫服
主治:①《銀海精微》:肝風目暗疼痛;②《張氏醫通》:肝腎虛熱生風,目赤澀多淚
出處:《銀海精微》卷上
名稱:白蒺藜散
組成:白蒺藜(炒)、黑附子(炮)、羌活、川芎、黃芪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送下。三服見效
主治:腎臟風下疰,腳膝疼痛,或麻痹生瘡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二引《博濟》

重要文獻摘要

《證治準繩》:“治一切癬及疥,風癢病瘡等疾,白蒺藜、秦艽(去苗土)、枳殼(麩炒,去瓤)、獨活、防風(去蘆頭)各二兩,人參、苦參、玄參、丹參、沙參各去蘆,甘菊花一兩、梔子仁、黃苓、茯神去木、茱萸、細辛去苗、麻黃去節各二錢半,烏蛇四兩酒浸,取肉。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