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蠟樹
- 拉丁學名:Fraxinus chinensis Roxb
- 別稱:青榔木、白荊樹、白蠟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捩花目
- 亞目:木犀亞目
- 科:木犀科
- 亞科:木犀亞科
- 族:梣族
- 屬:梣屬
- 亞屬:苦櫪木亞屬
- 種:白蠟樹
- 分布區域:產於南北各省區。越南、朝鮮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園林綠化,經濟價值,藥用價值,主要品種,名人名言,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0-12米;樹皮灰褐色,縱裂。芽闊卵形或圓錐形,被棕色柔毛或腺毛。小枝黃褐色,粗糙,無毛或疏被長柔毛,旋即禿淨,皮孔小,不明顯。羽狀複葉長15-25厘米;葉柄長4-6厘米,基部不增厚;葉軸挺直,上面具淺溝,初時疏被柔毛,旋即禿淨;小葉5-7枚,硬紙質,卵形、倒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長3-10厘米,寬2-4厘米,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近等大或稍大,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鈍圓或楔形,葉緣具整齊鋸齒,上面無毛,下面無毛或有時沿中脈兩側被白色長柔毛,中脈在上面平坦,側脈8-10對,下面凸起,細脈在兩面凸起,明顯網結;小葉柄長3-5毫米。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枝梢,長8-10厘米;花序梗長2-4厘米,無毛或被細柔毛,光滑,無皮孔;花雌雄異株;雄花密集,花萼小,鐘狀,長約1毫米,無花冠,花葯與花絲近等長;雌花疏離,花萼大,桶狀,長2-3毫米, 4淺裂,花柱細長,柱頭2裂。翅果匙形,長3-4厘米,寬4-6毫米,上中部最寬,先端銳尖,常呈犁頭狀,基部漸狹,翅平展,下延至堅果中部,堅果圓柱形,長約1.5厘米;宿存萼緊貼于堅果基部,常在一側開口深裂。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喜濕潤,多生長於山洞溪流旁,生長快。
分布範圍
本種最遲於18世紀末期已引入印度、日本以及歐洲和美國。越南、朝鮮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原產我國引種於印度的植株。
主要價值
園林綠化
經濟價值
主要經濟用途為放養白蠟蟲生產白蠟,尤以西南各省栽培最盛。貴州西南部山區栽的枝葉特別寬大,常在山地呈半野生狀態。性耐瘠薄幹旱,在輕度鹽鹼地也能生長。植株萌發力強,材理通直,生長迅速,柔軟堅韌,供編制各種用具;
藥用價值
樹皮可作藥用。
白蠟是一種名貴天然藥物原料,白蠟樹是白蠟蟲的最適寄主。歷史上西昌等地建有許多白蠟樹園放養白蠟蟲,以取白蠟,過去西昌白蠟蟲交易的“蟲會”聞名全國。另,白蠟樹木材堅韌,供制家俱、農具、車輛、膠合板等;枝條可編筐;樹皮稱“秦皮”,中醫學上用為清熱藥。
主要品種
大葉白蠟樹;美國白蠟樹;小葉白蠟樹;宿柱白蠟樹;對節白蠟;秦嶺白蠟樹;金冠白蠟;金枝白蠟;絨毛白蠟等等。
名人名言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荊》:“荊, 寧浦 有三種:金荊可作枕,紫荊堪作牀,白荊堪作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