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散(《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八)

白茯苓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八。主治產後霍亂吐瀉,心神煩悶,腹內絞痛,四肢不和,或時燥渴。

基本介紹

  • 名稱:白茯苓散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八
  • 組成:白茯苓、麥門冬、草豆蔻、藿香、當歸、人參、高良姜、川芎、甘草
  • 主治:產後霍亂吐瀉,心神煩悶,腹內絞痛,四肢不和,或時燥渴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白茯苓三分,麥門冬(去心,焙)三分,草豆蔻(去皮),藿香,當歸(銼,微炒),人參(去蘆頭),高良姜(銼),川芎,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粗散。每服二錢,以水—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三個,煎至六分,占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

產後霍亂吐瀉,心神煩悶,腹內絞痛,四肢不和,或時燥渴。

附方

名稱:白茯苓散
組成:白茯苓一兩,當歸(銼,微炒),白芍藥,川芎,桂心,黃芪(銼),人參(去蘆頭),熟乾地黃各半兩
用法:上為散。每服先以水一大盞半,入豬腎一對(去脂膜,細切),生薑半分,大棗三個,煎至一盞,去滓,入藥半兩,更煎至七分,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主治:產後蓐勞。蓋緣生產日淺,久坐多語,運動用力,遂致頭目四肢疼痛,寒熱如瘧狀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八十
名稱:白茯苓散
組成:白茯苓,龍骨,甘草(炙,銼細),乾薑,桂心,續斷,附子各一兩,熟乾地黃,桑螵蛸(微炒)
用法: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鐘,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主治:小便不禁,日夜不止;白濁,甚至下血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六引《十便良方》
名稱:白茯苓散
組成:白茯苓一兩,烏梅肉(微炒)一分,乾木瓜半兩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令溫,時時與服
主治:小兒霍亂,渴不止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
名稱:白茯苓散
出處:《普濟方》卷十五,即《聖惠》卷三“羌活散”見該條

重要文獻摘要

《普濟方》:“白茯苓散,治產後霍亂吐瀉。心神煩悶。腹內疼痛。四肢厥逆。不時燥渴。白茯苓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焙),草豆蔻(去皮),藿香,當歸(銼,微炒),人參(去蘆頭),高良姜(銼),川芎,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右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半分。煎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