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茅
- 拉丁學名:Imperata cylindrica (L.) P. Beauv.
- 別稱:菅花、茅花、茅盔花、茅針花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罌粟目
- 科:禾本科
- 屬:白茅屬
- 種:白茅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具粗壯的長根狀莖。稈直立,高30-80厘米,具1-3節,節無毛。葉鞘聚集於稈基,甚長於其節間,質地較厚,老後破碎呈纖維狀;葉舌膜質,長約2毫米,緊貼其背部或鞘口具柔毛,分櫱葉片長約20厘米,寬約8毫米,扁平,質地較薄;稈生葉片長1-3厘米,窄線形,通常內卷,頂端漸尖呈刺狀,下部漸窄,或具柄,質硬,被有白粉,基部上面具柔毛。圓錐花序稠密,長20厘米,寬達3厘米,小穗長4.5-5(-6)毫米,基盤具長12-16毫米的絲狀柔毛;兩穎草質及邊緣膜質,近相等,具5-9脈,頂端漸尖或稍鈍,常具纖毛,脈間疏生長絲狀毛,第一外稃卵狀披針形,長為穎片的2/3, 透明膜質,無脈,頂端尖或齒裂,第二外稃與其內稃近相等,長約為穎之半,卵圓形,頂端具齒裂及纖毛;雄蕊2枚,花葯長3-4毫米;花柱細長,基部多少連合,柱頭2,紫黑色,羽狀,長約4毫米,自小穗頂端伸出。穎果橢圓形,長約1毫米,胚長為穎果之半。染色體2n=20(Mehra K. L. et al.,1962;Singh. D. N.,1964)。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帶平原河岸草地、沙質草甸、荒漠與海濱。花果期4-6月。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採收和儲藏:4-5月花盛開前採收。摘下帶莖的花穗,曬乾。
【性味】 甘;溫
【功能主治】 止血;定痛。主吐血;衄血;刀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罨敷或塞鼻。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瘡。2.《日華子本草》:罯刀箭瘡,止血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