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若雜納
- 梵文:bai-ro-tsa-na
- 舊譯:毗盧遮那
- 梵文含義:遍照光
他受戒後被派到印度求經,他很快就精通了梵文,使他的印度教師深感敬佩;他的尊號“白若雜納”由此得來。後來,他因為受赤松德贊王后的迫害而被放逐到嘉絨地區(今馬爾康縣)。來到嘉絨之後,當地人對他過分的警惕,以為他是吐蕃王的間諜而把他投入青蛙坑,對他進行身心的摧殘和折磨,但由於他已經修行得很深了,青蛙分泌的毒無效,他安然無恙的修行念經。他不凡的能力,堅決的意志,虔誠的心靈使嘉絨王為他傾倒,於是命令從青蛙坑裡放他出來。從此以後,佛教開始傳入嘉絨,白若雜納積極的宏揚佛法,招收教徒,建立寺院。最後,吐蕃王后改邪歸正,赤松德贊便邀請了白若雜納回桑耶寺進行佛經翻譯。
白若雜納的修行洞(sgrub-phug)一直到現是藏傳佛教徒的朝覲聖地,據說洞裡留有他修行時的腳印和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