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鬼燈籠、鬼燈籠,是一種馬鞭草科植物。分布於廣西、海南、廣東、福建和江西等,喜陽光,常見野生於山坡、路邊、村旁和曠野,較耐乾旱和瘠薄土壤。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各地別名,藥用特點,用法用量,生用,根曬乾後使用,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幼枝密被短柔毛。葉對生,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或波狀,表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生黃色小腺點。聚傘花序腋生,著花3-9朵。花萼紅紫色。花冠淡紅色或白略帶紫色。漿果狀核果近球形,深藍綠色。花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喜陽光,常見野生於山坡、路邊、村旁和曠野,較耐乾旱和瘠薄土壤。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西、海南、廣東、福建和江西等省區
各地別名
鬼點火(揭西、海豐)、紅花天紅(汕頭、普寧、揭西)、墳頭青(普寧)、紅花歸燈籠、鬼燈籠、紅花鬼燈籠、紅花鬼點頭(湛江)、鬼燈籠、紅花鬼燈籠、鬼點火、苦燈籠(陽春)、白花燈籠、土骨皮、白花歸燈籠、白花苦燈籠(惠陽)、白花鬼點燈(河源)。
藥用特點
用法用量
生用
0.5~1兩;外用適量鮮根或葉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