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芙蓉賦》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白芙蓉賦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德裕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白芙蓉賦
金陵城西池有白芙蓉,素萼盈尺,皎如霜雪。江南梅雨麥秋後,風景甚清,漾舟綠潭,不覺隆暑,與嘉客泛玩,終夕忘疲。古人惟賦紅蕖,未有斯作,因以抒思,庶得其仿佛焉。
朱明夕霽,佳木凝陰。蘭未歇其秀色,鳥尚流其好音。泛回塘兮清景暮,環修渚兮碧流(一作雲)深。誠有感於逝節,思更新於賞心。是時黛葉已繁,瓊英始發。搖瑞彩于波上,挺纖莖於苹末。忽疑巨蚌濯(一作捧)漪,暫睹其明月;復似處子映松,遙覿其冰雪。煥列宿於長河,耀良玉於方折。點白露於葭,散飛鴻於林樾。餘乃鼓輕枻,入澄瀛(原註:《楚詞》曰:楚人呼池澤中曰瀛)。度柳杞(一作杞柳),越蘭蘅。徘徊容與,放志遺榮。近汀洲而菱密,出蓮徑而潭平。飛鸂鶒,起。揮水珠而濺葉,動波紋而抗莖。傳羽卮而適性,合金絲而寫情。管度風而音遠,歌臨流而轉清。既而稍憩(一作出)川陰,暫游霄外。極望漪瀾,靜無夕靄。又如游女解佩於漢曲,宓妃蓮(一作芝)於湍瀨。舒薀藻以為席,倚立荷以為蓋。發巧笑之芬芳,感嘉期之來會。嗟夫!楚澤之中,無蓮不紅。惟斯華以素為絢,猶美人以禮防躬。銀輝光而流燭,玉精氣而舒虹。雖有貴其符采,且未匹其華容。由是南國之姝,以為麗觀。延華頸於沼沚,曳羅裾於磯岸。且謂降元實於瑤池,徙靈根於天漢。悵霄路兮永絕,與時芳兮共玩。聽高柳之早蟬,悲此歲之過半。彼妍姿之昭灼,待風雨而消散。乃為歌曰:秋水闊兮秋露濃,盛華落兮嘆芙蓉。菖花紫兮君不識,萍實丹兮君不逢。想佳人兮密靜處,顏如玉兮無冶容。
作者簡介
李德裕(787—849)唐文學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歷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兵部尚書等職。又先後出任劍南、西川、淮南等地節度使。後遭李宗閔、牛僧孺集團打擊,被貶崖州,卒於崖州司戶參軍任所。工詩文、書法,貶黜嶺南時詩較有名。著作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