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財前五郎所在的國立浪速大學附屬醫院“外表看來似乎充滿學術的神聖和時代的進步精神,然而在這堵厚實而堅固的圍牆裡,卻充斥著封建的人際關係和特殊的組織結構所織成的關係網。”其第一外科醫局成員超過六十人,設定一名教授、一名副教授、兩名講師、十八個有薪助手,其餘全是無薪助手和研究生。財前五郎就是在這樣的醫療人事制度下從無薪助手一步步熬成副教授,在這樣的環境中想在東教授退休後成為教授。萬一財前五郎錯過此次東教授的退休機會,就一輩子也無法成為國立浪速大學的教授,因為浪速大學醫學院規定教授的退休年齡是63歲,財前五郎已經43歲了,因此他萬一無法順利升格為教授,就永遠失去了角逐教授寶座的機會。而且在教授選舉中,僅靠自身精湛的醫術是遠遠不夠的,而要由臨床十六科及基礎十五學的31名教授所組成的醫學院教授會投票表決。這表面看起來很民主,但實際上這31名教授分屬各個派別,因此財前五郎不得不依靠岳父財前六一雄厚的經濟實力並且拉攏醫學部長鵜飼和醫師公會會長岩田重吉,捲入了殘酷的權力鬥爭的漩渦。
財前五郎在奪得教授職位前,就因為傲慢惹惱了前任教授東貞藏。當特診病人家屬提出希望由財前五郎操刀的要求時,他並沒有極力推辭,反而欣然應允;並不經教授同意私自接受雜誌採訪,並被冠以“食道外科的新權威”……這種種行為引起了東教授的強烈不滿,因此在教授選舉中本來應該最支持財前的東教授卻秘密和第二外科今津教授聯盟,推舉金澤大學菊川教授,以此來打擊財前五郎,為財前五郎的當選設定了巨大的障礙。及至財前當上教授,為佐佐木庸平做手術,他的傲慢發展到了頂峰。在手術前,佐佐木庸平肺部X光片顯示肺上有一個小指頭般大的陰影,財前五郎並沒有做肺部斷層攝影,貿然診斷為肺結核的舊病灶。即使內科副教授一再強調必須讓病人做斷層攝影,財前五郎還是粗暴地拒絕,一意孤行,堅持己見,因此釀成了慘禍,導致病人在術後兩周死亡,財前五郎也因此被病人家屬告上了法庭,這也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嶺。在官司纏身,競選學術會議會員的雙重壓力下財前五郎忽視自己的健康,最後病入膏肓,含恨離世。
創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以後,山崎豐子的創作風格逐漸凸顯了現實主義的濃厚色彩,有感於對當時日本社會醫療體制的種種弊端和黑幕,創作反映了當時社會問題的長篇小說《白色巨塔》。據日本的有關媒體透露,山崎豐子在創作這部小說前,曾因病住院治療,住院治療的那段時光,山崎因對於日本大學醫院種種封建、腐朽、官僚的醫療體制的內心觸痛為靈感創作了這部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直面日本社會現實問題。
作者山崎豐子在這部小說出版後記中寫道:“醫療現場必須時時刻刻面對生死,其中的明爭暗鬥、人性糾葛,想必比一般社會要來得更明顯。這樣的環境深深吸引了我,當初寫作動機就是如此單純。”
人物介紹
財前五郎
浪速大學第一外科教授。財前五郎原名黑川五郎,出身於貧苦的鄉下,靠自己的獎學金完成了學業。財前又一看好他的前途,招他做女婿,母親答應了入贅財前家的要求。他很努力,因為他不能辜負母親的期望,也不能讓財前又一與財前杏子看不起,他回家向來報喜不報憂,妻子在她心中的地位不及他包養的慶子,因為他從沒感受到家的溫暖,每個月偷偷給母親的的兩萬元,是他很大的快樂,母親的去世讓他連這點滿足也失去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懷著自己的目的去幫他,這一切讓本來好強心很強的他走向了歧路。
里見修二
浪速大學第一內科副教授。里見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他的人生理想也是做個救死扶傷的外科醫生,他潛心鑽研,腳踏實地,獲得了年輕學者的最高研究獎“橘獎”,誠然獲獎絕不是里見的人生追求;他內心所想的是處處為病人考慮,從患者的角度來思考各類病人的需要,在診治病人時帶著更多個人感情上的溝通和人情關懷與照料;他時刻把病人看做是一個富有思維和感情的弱者,盡其所能,設身處地地為病人著想,真正懷著一顆救死扶傷的良好道德對每一個生命的個體給予精心的治療和診斷。里見的治療思維模式正是目前新的社會心理醫學界所重視的。里見不管是處於什麼樣的地位,不管在什麼樣的醫院和診所,以致最後由於里見的正直,遭受排擠,不得已離開了醫學院。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首先,從小說的題目來看,白色巨塔象徵著醫學界一種難以改變的僵化的權威體制。財前五郎所在的國立浪速大學附屬醫院“外表看來似乎充滿學術的神聖和時代的進步精神,然而在這堵厚實而堅固的圍牆裡,卻充斥著封建的人際關係和特殊的組織結構所織成的關係網。”那高高的陰暗的白塔,人們只能仰視,在這樣的巨塔下,人們該如何生存,一隻手又怎能撼動這高高的巨塔。在白塔中,等級森嚴,即使是副教授和教授,表面上看來只有一步之差,但現實的情況是,教授和副教授的待遇可謂天壤之別,文中多次描寫到教授總會診時那皇帝般巡行的陣勢就是對這種封建制度的嘲諷。在白塔中,體制僵化,成員超過50名的外科醫局有講師兩人,有薪助手18人,其他則全是無薪助手和研究生。所有的職位必須等到有空缺才可以彌補。實習醫生要想繼續留在國立大學醫學院做研究,除非等到有薪助手的空缺,否則大家都要做五年到四年的白工。財前五郎就是在這樣的醫療人事制度下從無薪助手一步步熬成副教授,在這樣的環境中,想在東教授退休後成為教授。萬一他錯失此次良機,就一輩子也不可能成為浪速大學的教授。在白塔中,醫學部長鵜飼是最高統治者,表面看來,教授由選舉產生,實際上是鵜飼披著民主的外衣在操縱選舉。因此,浪速大學醫生的命運就掌握在他手中,為財前和里見悲劇性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其次,從財前悲劇性的命運來看,財前是一個渴望出人頭地的優秀外科醫生。他幼年喪父,家境貧窮,靠他人的資助艱難地讀完大學。畢業後留在浪速大學第一外科,從一名無薪助手做起,現在面臨東教授退休。他有望成為教授。但在白色巨塔僵化的體制下,對於財前來說,這僅僅是他最後的機會。財前深刻地明白,要想在白色巨塔中站穩腳跟,僅僅依靠實力是不夠的,因此他不惜把他最愛的寡母獨自留在窮鄉僻壤,入贅財前家,妄想通過岳父財前又一龐大的財力在事業上助他一臂之力。在原教授東貞藏徹底與財前決裂後,財前通過重金投靠醫學部長鵜飼,並大肆賄賂醫師公會實權人物,最後如願以償當上了教授。但是當上教授後,自信的財前越來越狂妄,這與他長期飽受壓抑有很大的關係,在科室中飛揚跋扈,聽不進不同的意見,因此直接導致了他對佐佐木庸平的誤診,因而染上官司。為了維護已有的地位和尊嚴,他不擇手段,想歪曲事實、顛倒黑白。即使在面對官司沉重的壓力下,為角逐下一屆內科理事長寶座掃清障礙,鵜飼推舉財前當學術會議會員候選人,利用財前打擊敵人。在這樣的心力交瘁下,財前身染重病,然而可悲的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財前卻毫無察覺,喪失了最寶貴的手術時間,含恨離世。在白色巨塔專制制度下,財前為了實現個人價值,不得不遵循其中的遊戲規則,甚至泯滅良心,忘記了作為醫生的崇高使命,只把醫學作為實現個人野心的工具,在白色巨塔中因野心而迷失了方向,在權力鬥爭中利慾薰心,甚至忽視了自身健康,這具有極大的諷刺性,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
最後,從里見悲劇性的命運來看,里見是一位優秀的內科醫生。與財前不同,里見的人生理想是做個好醫生,只想靠實力當上教授。他甘於清貧,苦心研究,學術成果斐然,能診斷出早期胰腺癌,年紀輕輕就獲得注重學術報導的《每朝新聞》社頒發的科學獎。他真正為病人著想,在為病人做診療時慎之又慎,從病人的角度來思考病人的需要,在治療病人時,有更多感情上的交流和人文關懷。但他不屈從白塔規則,只尊重科學、尊重事實,因此他認為醫學部長鵜飼教授的誤診應該被指出,甚至在佐佐木庸平的官司中,他本著醫者的良心為病人的死亡經過如實作證,結果被趕出浪速大學,對視醫學研究為生命的里見來說是一個多么沉重的打擊,這也斷送了里見的學者生命。說出病人死亡真相的人必須為堅持真理而付出代價,沒有盡職地治療病人的財前卻在維護大學的權威和名譽的美名下,運用大學所有的力量,逃避法律的責任,從而仍然留在大學中。這種不合理的制度就是現代的白色巨塔。因此里見的人生也是一個悲劇,他不追求名利,目標單純,只想靠自己的努力當一名好醫生,但在白色巨塔的重壓下,卻失去了學術生命。
綜上所述,小說《白色巨塔》的主題就是為了揭示封建制度對人的摧殘。白色巨塔象徵著醫學界一種難以改變的僵化的封建體制。財前遵循白塔規則,成為新的權威,可以不受壓迫地自由發揮他的才能,卻忘記了作為醫生的崇高使命,失去了純真善良的本性,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里見在白塔的壓力下堅守了一個醫者的本分,卻不得不離開白塔,從此不能致力於他酷愛的醫學研究。這兩個人的悲劇都是由白塔中不合理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在這種體制下,人性是如此容易扭曲,而抗爭是如此徒勞無力。這部小說就是要引發人們對這種權威體制的思考。
藝術特色
《白色巨塔》用平實的語言,展開了故事的情節,描寫人物的命運,真實感很強,直擊社會、人性的陰暗面,財前五郎一步步走向了自己“選擇”的絕路,也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剛正不阿的、正直善良的里見醫生、大河內教授與狡邪、卑劣的鵜飼醫學部部長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品影響
該書發行後迅速引起了日本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思考,作品最初發表在日本的《每日周刊》雜誌並連載時間近兩年之久,後經作者的進一步修改完善,於1963年正式出版發行。十年內共印發近四十次,1966年《白色巨塔》拍攝成電影,之後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
出版信息
書名 | ISBN | 譯者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
白色巨塔 | 9787555209003 | 侯為 | 青島出版社 | 2014.8 |
作者簡介
山崎豐子(1924—2013),日本當代文壇“三大才女”之一、社會派小說作家。生於大阪,曾任《
每日新聞》社文藝部記者。1957年發表處女作《暖簾》。1958年在《中央公論》雜誌上連載小說《花暖簾》,獲
直木獎。此後創作有《
少爺》《
女人的勳章》《
女系家族》《
花紋》等小說。60年代中期以後,採取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完成多部引起強烈反響的長篇小說——《白色巨塔》《
浮華世家》《不毛之地》《命運之人》等。作品多次被搬上銀幕,拍成電視劇,屢創收視新高。其作品直面日本社會問題,犀利地剖析社會陰暗面,揭示了人與人之間互相傾軋的關係。 2013年9月29日在日本去世,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