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風

白背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6米。採集加工 全株全年可采,鮮用或切碎曬乾備用。花春季采,曬乾備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背風
  • 拉丁學名:Buddleja asiatica Lour. 
  • 別稱:駁骨丹、尖尾風、白魚尾等
  • :植物界
  • :馬錢科
  • :白背風
  • 用途:藥用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莖圓柱形,有節,節處稍扁,密被白色絨毛。單葉對生,披針形,長5~17厘米,寬1~3厘米,頂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進全緣或有細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總狀花序單個或多個聚生再組成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枝上部葉腋;花萼鐘狀,4裂,被毛;花白色,合生,4裂。蒴果卵形、種子小。花期2~3月,果期5~6月。

分布範圍

生態分布 生於河邊、溝旁。產於廣西各地縣市;分布於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台灣、福建等省份。

主要價值

性味 味辛、苦,性溫。
功效 有小毒。祛風活絡,散瘀消腫,行氣止痛,化痰止咳,駁骨,止血,除濕止癢,祛腐生新。
傳統套用 治產後頭風痛、胃寒痛、風濕關節痛、黃疸型肝炎、血崩、產後流血過多、嘔吐、脾虛腹脹、痢疾、蟲積腹痛、魚骨鯁喉、哮喘、跌打損傷、丹毒、中耳炎、外傷出血、燒燙傷、濕疹、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10~90克,水煎或酒煎服;外用搗敷或水煎洗。
方例 1.丹毒 白背風(駁骨丹)全株15克,水煎服。 2.脾虛腹脹 白背風(駁骨丹)根60克,水煎早晚2次分服。 3.痰飲哮喘 白背風(駁骨丹)花適量,研細末,調米糊制丸,每丸重3克,每次2丸,開水送服。
化學成分 葉中含有谷甾醇,豆甾醇[1]等。還含有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β-丁香烯氧化物,香茅醇,β-丁香烯等[2]。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1]Gupta,Y C,et al.Fitoterapia,1981,52(5):235.
[2]Garg S C,et al.C A,1992,117:147192q.
附註 孕婦忌服。
出處 中國瑤藥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