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背針尾雨燕
- 拉丁學名: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目:雨燕目
- 科:雨燕科
- 屬:針尾雨燕屬
- 種:白背針尾雨燕
- 英文名:Silver-backed Spinetail
物種分類,外形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保護現狀,
物種分類
外形特徵
翅膀也甚為狹長,折合時超過尾的端部,上面具也有綠色或藍綠色光澤。上體為藍灰色,雄鳥的耳、頰、頦和喉等均為栗色,雌鳥的這些部位則為灰色,下體呈淡灰白色,腿較短而弱,腳為暗紅色,腳趾細長。鳳頭雨燕雖然長得很像家燕、金腰燕等我們平時常見的燕子,也同燕子一樣常在空中快速飛行、捕食飛蟲,但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卻距離很遠。雨燕屬於攀禽,而家燕和金腰燕等則屬於鳴禽,它們最大的區別是雨燕的四個腳趾都向前伸,不像家燕和金腰燕是三趾向前、一趾向後,所以雨燕在停歇時,不能抓住樹枝、電線等物體,也不能在地面上行走,而只能用四趾向鉤子一樣掛在牆壁或岩石的垂直面上。
地理分布
鳳頭雨燕屬於留鳥,在國外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我國僅分布於雲南滄源、景洪、勐養、勐侖等地,此外也有人曾在台灣海峽和山東沿海航行時見到過它。據《海南島的鳥獸》作者說,多年調查,此鳥極少遇見,僅於1962年月10月在樂東採得1號標本,所以本種在國內是非常罕見的,應對它進行保護,在學術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生活習性
鳳頭雨燕主要棲息於林緣、次生林、果園、公園等有樹木的較為開闊的地區,常呈小群活動,頻繁地在開闊地和森林的上空成圈飛翔,有時也在河流等水面的上空飛翔。食物主要是蚊、蛾等各種飛行性昆蟲,並且也能在飛行時捕食,但它們在空中飛翔的時間明顯地較其他雨燕為少,捕食行為也和其他雨燕不太相同。它不是在空中不停地飛翔覓食,而是經常停息在樹冠的頂枝上,當有昆蟲等食物在附近空間出現時,再起飛捕捉。由於它的身體較大,翅膀很長,在空中總是像鐮刀一樣向兩側分開,就如同一架小型的飛機,時而低空飛翔,時而騰空而起。晚上多成群棲息在一起,有時也單個分別棲息。
生長繁殖
繁殖期為3~6月,營巢於森林之中,它的巢極為細小而精巧,直徑一般僅有2.5~5厘米,形狀為杯狀或袋狀,主要由碎樹皮、細小羽毛和涎液等膠結而成,結構甚為緊密和結實,並牢牢地固定在樹枝上。巢的顏色為黑色,帶有少許灰色和污白色斑點,外表和樹枝顏色甚為相似,從下面看好像樹枝上突出的小包。每窩僅產1枚卵,顏色為淡灰色或灰白色,有時沾有藍色,形狀為長卵圓形。它的雛鳥為晚成性,需要親鳥的精心飼餵才能長大。
保護現狀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