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義忠

白義忠

白義忠,漢族,1944年生,山西柳林人。1963年參加工作,2003年離崗退休,40年間先後擔任山西省柳林縣王家溝公社通訊員、團委書記、武裝部長、革委會主任、黨委代書記,呂梁地委組織部青年幹部科科長,行署標準計量局局長、統計局局長、計畫委員會副主任(正處級)等職。退休後,享受副廳級待遇。出於退休後做點什麼、給年輕人留點什麼的願望,讀書不輟,運思寫作,已出版書法集《白義忠學書唐詩三百首》、自傳《苦樂人生》、《筆跡學歌訣》和《千首歌謠》等。現為山西省呂梁市青年書法家協會顧問、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義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4年
  • 出生地: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
  • 代表作品:《苦樂人生》,《筆跡學歌訣》,《千首歌謠》,《歌詠中華五千年》
  • 性別:男
成就,出版社評論,親友評論,採訪,成長經歷,寫作初衷,勵志,鄰居評論,出版圖書,

成就

中國第一部詩歌體通史。
歌詠中華五千年 詩體歷史,詩話中國,承先啟發,以勵以策。
白義忠
歌詠中華五千年

出版社評論

在《歌詠中華五千年》書稿寫成後,白義忠先後找到了北京的幾家出版社,但都是石沉大海。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通過書販子找到了新華出版社。新華出版社李樹林主任在看完稿子後說,“你乾么找書販子,直接來就行嘛”,並親自安排編輯李成和白義忠商討出版事宜。
2009年春節前,《歌詠中華五千年》終於面世。這在該書編輯李成看來是一件“大喜事”。
李成(新華通訊社、新華出版社編輯):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民族沒有一部史詩,多少讓人有些遺憾。當然白先生的這部《歌詠中華五千年》(最初的書名為《中國通史七字歌》)當然也稱不上是史詩,但它確實是一部詩歌體通史,至少這部書已初步具有了史詩的品格,是一部“準史詩”。
當我拿到這部以中國整整五千年歷史為歌詠對象和內涵的書稿,心裡多少有點暗暗稱奇,雖然它作為書稿某些部分還是有點粗糙,但最終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現在已經正式出版問世了。作為責任編輯,我在書的封面打上了“中國第一部詩歌體通史”這句話,我以為這是確切的,有近30年尚不算狹窄的閱讀史的我覺得應該有此自信。
把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化為詩歌,用詩歌的形式歌唱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這總是一個創例,值得讚揚。
值得一提的是,白義忠先生不僅不是科班出身,而且是出身十分貧寒、幾次輾轉為人抱養,行過乞、曾牽著盲人到處說書,能寫出這樣一部“準史詩”,他所付出的努力與不斷進取的精神更是令人讚嘆。白義忠先生之所以能寫出這樣七言歌形式的一部書,或許正是得益他所牽過的那個盲眼的說書藝人的影響,這么一說,《歌詠中華五千年》更像是一部誕生於民間的史詩了。

親友評論

在呂梁市委新聞辦主任高麗萍眼裡,白義忠是一個“了不起的老頭子”。2009年3月,作為忘年交的高麗萍在《呂梁日報》撰文講述了白義忠“十年磨一劍”的艱辛。
高麗萍:看見白老師讀《中國通史》應該是在十七八年前,那時候他有一段賦閒在家的日子,原單位的職務免去了,新的職務還沒有安排。好像那段時間還不太短。就是那時候看見老白在讀史。他那可是真讀啊,旁邊放著一本字典,一個老花鏡,一支紅藍鉛筆,所有不認識的字都要查出來,那時候他剛剛學會用《四角號碼字典》,是女兒們教的。書裡面又是勾畫又是批註,還夾上書籤標上記號,那樣子不是要讀書,乾脆是要嚼了。當時,大家都不明白他那是為了什麼。
後來,老白到了地區計委當了副主任。再後來,到了年齡退了下來。退下來的老白仿佛開始了他的“第二春”:學書法,不是一般地學,學到歐、顏、柳、趙,真、草、隸、篆樣樣能來,學到左右手開弓,還把唐詩三百首用各種字型書寫一遍,最後還出了書法集。這還不算,他還開始學裝裱,辦了個“常青書畫社”,幫別人裝裱書畫。
老白在“啃史”的艱難中感覺到了年輕人去讀史書有這么難,於是產生了一個令人吃驚的、大膽的想法:他要把這浩如煙海的史書濃縮成詩歌,以最為簡潔的語言,概括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他最初跟我們說他的想法時,大家都覺得是天方夜譚,不相信他能把這件事做下來。多年後,我從太原他女兒那裡才知道,老白不是在開玩笑,真的開始寫他的詩歌版中國通史。
老白把他的手稿拿給我看的時候,我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感動:這個老頭想做的事情都能做到!他確實是一個真正地熱愛生活、真正地理解生活的人,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書寫史歌,我們該向他致敬!
如今的白義忠已經定居北京,作為龍澤苑老年書畫聯誼會的負責人,他每周二還會為大家免費講書法理論課。讀書、寫字成了白老每天的必修課。白老把自己的家比作一所老年大學,“校舍不大,書房一間,生源不多,就我一個,課程不少,歷史、書法、篆刻、中醫、筆跡學、心理學……”
目前擔任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的白老每天都會乘坐一個多小時的公車到單位上班。“我在研究會,算是‘小鬼’,二十多個會員除我外,都是省部級的老紅軍、老領導。我每天到單位就主動打水、擦桌子……”
言談間,白老孩童般地大笑了起來。

採訪

他,從呂梁山農家走出,兒時家境貧困沿街乞討;他,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靠逐字逐句查字典讀完《二十四史》;他,用十年時間寫就並出版中國第一部詩歌體通史《歌詠中華五千年》;他,退休後開始學習書法,出版書法集並成為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乞丐、農民、官員、作家、書法家,白義忠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將這一連串相去甚遠的稱謂集於一身。
初見白義忠老人,並沒有覺得他和其他的老年人有什麼不同。但採訪結束時,記者從心底里對這位老人產生了一種欽佩之情,無論是做人、為官,還是做學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白義忠從基層公社通訊員到地區幹部,以及退休之後以歌書史,正是在尋求一種獨特的視角來詮釋他自己的政治和文化抱負。

成長經歷

71歲(2015年)的白老出生在呂梁山區,一生歷盡苦難。2009年1月,被出版界譽為“中國第一部詩歌體通史”的《歌詠中華五千年》出版,著名學者、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導岳謙厚欣然為該書作序。岳先生在序中說,“考其生平,頗覺傳奇,亦使吾人甚感汗顏”。
三晉都市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岳先生在序中所說的“傳奇生平”,是不是和您後來的成就有一定的關係?
白義忠:寫書讀史只是我的一種愛好,算不得什麼成就,更不敢和那些史家相提並論。新華出版社在出版時在書名前加了“中國第一部詩歌體通史”,我覺得有點受用不起啊!
要說我本人的經歷,也還算是曲折。
我是1944年農曆三月初九生人,臨縣蘇家坡村人。出生在李家,家裡人給取的名是李繩順,4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賣掉三畝坡地才還了債。那年,哥哥到磧口鎮字號當了“小跑”,兩個姐姐被賣給別人家當了童養媳。我最小,最後只好跟著母親討飯。
那時候,家家都窮。討飯也吃不飽。母親一路背著我討飯到了柳林縣王家溝鄉曹家塔村,乞討無門的母親將我送給了一戶曹姓人家,我改名叫了曹奶順。三天后,曹姓人家又把我給了一戶白姓人家,我又改名為白來順,後來的大名叫白義忠。
上了幾年國小,後來因為家裡缺勞力,就回家幫家人種地。冬天農閒時,我就隨盲人走村串巷說書。後來在村里臨時代教兼會計,還在村里當醫生。再後來就到公社當了通訊員,1974年當上了公社團委書記,一直乾到黨委代書記。1981年,調到呂梁地委組織部工作。2003年從市計委副主任位置上退了下來。
三晉都市報:現在回過頭來看,有什麼感想?
白義忠: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一路走來不容易,甚至沒想到自己能有一口飯吃,還能當上幹部。現在退休了,大部分的時間在北京,平時練書法、讀史、研究針灸、筆跡學……

寫作初衷

三晉都市報:為什麼會想到寫一本詩歌體的通史?
白義忠:我從小就喜歡歷史,但沒有條件。後來走上領導崗位又沒時間看書。但每次出差,不管到哪,總會光顧當地的大小書店。每次出差回來,大包小包提的都是書。
我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系統讀史。起初,不知道該從何讀起,就到書店買回了《二十四史》。但由於古文功底差,讀了一段時間感覺太吃力。就到書店買回半白半文的 《二十四史》。但還是讀不懂,最後只好托人從雲南買了白話版《二十四史》。
在讀史的過程中,我發現史書大多篇幅太長,而且不易閱讀。大概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開始萌發了寫一部詩歌體通史的想法。開始沒敢給別人說,人家總覺得你連中學都沒上還要寫書,怕人笑話。後來把這一想法給家人說,家人也不太贊成。兒女們覺得,我老了,想看書可以,權當一個愛好。但寫書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怕我身體吃不消。再後來,大家拗不過我,也都開始支持我寫書了。到1999年下半年,我開始正式動筆寫作。
三晉都市報:您在自傳里說自己只是國小水平,寫書過程中肯定困難重重。
白義忠:我的《歌詠中華五千年》是以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的七卷本《中國通史》為藍本寫作的,這套書我讀了兩年才讀完。看完一遍後,才從頭開始參照人家的體例,進行詩歌體的寫作。每天凌晨4點起床,寫到吃早飯,白天抽空寫。有的章節寫起來尤其困難,比如,在寫到漢代“十三刺史”一段時,連續好幾天下不了筆。
好多時候,半夜醒來,忽然有了靈感,就一骨碌翻身下床,趕緊記下來,以免第二天起床想不起來。有的時候做夢都想的是寫書……
讀書的時候,旁邊總離不了一本字典,有的時候還得查專門的文言辭典。底子差,就必須這么來,一字一句地看,一字一句地查。我寫這本書,寫的草稿和讀過的相關書籍應該都超過我的身高了。

勵志

三晉都市報:聽說您還給自己定了好多目標?
白義忠(笑):有的目標已經實現了,1993年12月30日,那年我近五十,我獲得了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政治專業本科文憑,兩年半的學業。我的第二個目標是取得一張書法文憑,這個也實現了,1992年7月,我拿到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畢業證書。2001年10月,我加入了山西省書法家協會,並被聘為呂梁青年書法家協會顧問。我現在已經堅持左右手書法十年,我雙手書法並不是要標新立異,而是為了使左右腦同時得到鍛鍊,以利健康。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加入中國書協。
三晉都市報:您還給自己訂了一個“十不十要”:不看電視、不打撲克、不打麻將、不抽菸、不喝酒……
白義忠:我的好多老鄰居、老同事,現在都退休了。大家都在一起聊聊天、打打麻將,他們也經常叫我加入。有的朋友不理解我,老了就該享受,乾么還那么忙?所以我就給自己訂了這一條。為的就是督促自己,不要虛度餘生。

鄰居評論

“他字寫得好,還剛出了本書。”昨天下午,在回龍觀龍澤苑西區內,問起白義忠的住處,一位居民指完路後又忍不住補充了一句。這個會書法、愛讀書的66歲老人,花十年時間寫成“中國第一部詩歌體通史”。
白義忠出生在山西呂梁,幼年輟學、只有國小文化的他,所有的知識都是來自對各類圖書的自學,先後取得四所學校的函授學位。2002年退休離崗後,白義忠搬到回龍觀和女兒一起生活。
從小喜歡歷史的他,通讀過《二十四史》。“史書大多篇幅過長,不易閱讀”。從1999年下半年開始,白義忠以“詩歌體的方式”正式動筆寫作《歌詠中華五千年》。“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寫作,半夜來了靈感就趕快記下來”,當十年的書稿終於完成時,白義忠翻壞了兩本四角號碼字典,用完了12000張300字格的稿紙。2009年1月,新華出版社出版了《歌詠中華五千年》,該書被出版界稱為“中國第一部詩歌體通史”。
在社區居民眼裡,白義忠除了是個作家,更是鄰居們眼裡的書法家。定居回龍觀後,老人和幾個鄰居創辦了龍澤苑老年書畫攝影聯誼會,為鄰居義務講解書法理論。剛開始講課,由於山西口音較重,他就把大家聽不懂的地方寫在黑板上,“國語是我的交流障礙,幸好現在鄰居們都適應了”。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白義忠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9年1月1日
《歌詠中華五千年》是2009年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義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