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碳窯自然村(巧家縣馬樹鎮小米地行政村下轄自然村)

白碳窯自然村(巧家縣馬樹鎮小米地行政村下轄自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碳窯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馬樹鎮小米地行政村,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畜牧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9.4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生豬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生豬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碳窯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昭通市
  • 地理位置馬樹鎮東邊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白碳窯自然村,屬於山區。位於馬樹鎮東邊,距離小米地村委會2公里,距離馬樹鎮政府18公里。國土面積有0.83平方公里,適宜種植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144.66畝,其中人均耕地1.93畝;有林地8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1戶,有鄉村人口75人,其中農業人口75人,勞動力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8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養殖業為主。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144.66畝(其中:田0畝,地144.66畝),人均耕地1.93畝,主要種植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8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56畝;荒山荒地937.60畝,其他面積23.10畝。
林地林地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還是五不通,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2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0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0%、0%和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0戶(分別占總數的0%和0%)。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0輛。
民居民居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2萬元,占總收入的34.43%;畜牧業收入9.18萬元,占總收入的65.5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3頭,肉牛4頭,肉羊3頭);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4.68萬元,占總收入的25.05%。農民人均純收入1060元,農民收入以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6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人(占勞動力的15.56%),在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0人。
種植業種植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1戶,共鄉村人口75人,其中男性44人,女性31人。其中農業人口75人,勞動力4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75人,其他民族0人。
衛生室衛生室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2.67%;五保戶1人,享受低保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馬樹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鎮)衛生院1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米地完小(或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馬樹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1人。
白碳窯自然村(巧家縣馬樹鎮小米地行政村下轄自然村)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基礎設施差,村內呈現出髒亂差。二是人畜飲水困難,村民生產生活用水難以保證。三是產業基礎薄弱,無龍頭企業帶動。四是醫療衛生條件差,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五是文化教育基礎設施條件欠缺,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保守,小農經濟意識重,成為發展制約瓶頸。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是加大畜牧業發展力度,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發展生豬100頭,同時發展種草養畜,種植草山40畝。二是加大適用技術培訓力度,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輸出勞動力20人。三是穩步發展馬鈴薯種植,種植面積穩定在80畝。四是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和項目,改善農村基礎設施,解決人畜飲水困難,改善醫療衛生條件,著力整治髒亂差,改善民眾生產生活環境。五是利用“兩基”鞏固提高的機會,促進村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轉變農戶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決制約發展瓶頸問題。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1060元增加到153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