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崗村(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街道葵新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石崗村,位於葵涌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7千米。東南有澳頭村,西北有虎地排村。地處葵涌盆地,葵涌河在村北側。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因該村附近山地多產白石礦而取名白石崗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石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街道葵新社區
  • 地理位置:葵涌街道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1年11月,屬第七區;1957年12月,屬葵沙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大鵬公社;1961年7月,屬寶安縣葵涌區葵涌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葵涌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葵涌公社;1983年7月,屬葵涌區;1986年10月,屬葵涌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葵涌鎮;2004年,屬葵涌街道;2011年12月至今,屬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街道葵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林姓、黃姓、鐘姓、張姓、夏姓、歐陽姓、賴姓。第一大姓為林姓,清朝時從福建遷徙至此地。第二大姓為黃姓,清朝時從惠州惠陽遷徙至此地。第三大姓為鐘姓,清朝時從龍崗遷徙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311人,其中男性148人,女性163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99歲(女);實際在村人口約13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6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2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荷蘭;歸僑1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等,農閒時以上山砍柴、種植果樹等作為副業。自清末起,大鵬一帶村民開始到香港務工,至20世紀60—70年代為盛,有許多村民定居在香港。改革開放後,村民的商貿交易開始興旺,村中外出務工者也開始增多。2005年3月,成立村股份合作公司,收入主要依靠物業出租及集體投資經營;2015年,公司年度收入482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有價證券等財產性收入。自然資源主要有石灰礦。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十月初一的客家茶果、糍粑等。
金業大道經過該村。1966年通電,20世紀80年代通自來水,90年代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7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該村有健身路徑、籃球場等文體設施。
白石崗村整體朝向西北,村內現有不少新式的居民樓。傳統民居現存約30座,主要由林屋圍與鐘屋圍構成,兩座圍屋位於村中心位置,圍屋前有一月池。其餘姓氏的民居則零散分布在兩座圍屋的周圍。代表性民居有林屋圍,建於清朝,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其由三排橫屋構成,側旁有橫屋,圍內巷道寬約2米。圍屋中間為林氏宗祠,民居以林氏宗祠為中心向兩側及後方而建。
林屋圍系村內整體保存較好的建築,雖然有部分建築已被評為危樓,但圍屋格局較為清晰,民居的外牆以統一刷灰的方式進行保護。
該村現存宗祠2座,即林氏宗祠和鐘氏宗祠。兩座宗祠分別位於鐘屋圍及林屋圍前排中心位置,均為兩進一天井格局,磚木結構,外牆批灰。林氏宗祠始建於清朝,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鐘氏宗祠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兩座宗祠均於21世紀初重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