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流沙戰鬥

1927年9月28日~10月3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南昌起義軍南下途中在白石、流沙地區進行的戰鬥。

起義軍占領潮安、汕頭前後,國民黨第8路軍總指揮令錢大鈞殘部牽制位於三河壩的起義軍第25師;以黃紹竑部經豐順(今豐良鎮)進擊潮安;以3個師和潮、梅警備部隊共1.5萬餘人組成東路軍,由河源經湯坑(今豐順)進擊揭陽,尋求起義軍主力決戰。中共前委和參謀團決定:留第20軍和第11軍第24師一部隨革命委員會駐守潮、汕;主力6500餘人於27日集中於揭陽,向湯坑推進,迎擊由河源來犯之敵。

基本介紹

  • 名稱:白石、流沙戰鬥
  • 發生時間:1927年9月28日
9月28日,起義軍主力在湯坑東南的白石同敵東路軍遭遇。經3晝夜激戰,起義軍傷亡2000餘人,無力再戰,遂退出戰鬥。10月3日,在普寧之流沙同由汕頭退出的革命委員會會合,繼續向海陸豐撤退,經過葵潭附近時被敵軍兵力截斷,部隊大部潰散,餘部1200餘人進到海陸豐。起義軍第25師在三河壩給敵錢大鈞部以重大殺傷後,向潮安轉移,5日進到饒平,與由潮、汕撤出的第3師一部會合。此後,朱德、陳毅率領這兩支部隊,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轉戰到粵北地區,保存了起義軍近800人的骨幹力量,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歷史經驗證明,當時確定的奪取廣東、再行北伐的戰略方針,是不符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的。這是起義軍所以遭到失敗的主要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