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川集》是2014年1月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其庸。
基本介紹
- 書名:逝川集
- 作者:馮其庸
-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 頁數:411 頁
- 定價:80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4369740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逝川集》是馮其庸先生所著的有關歷史研究的文章。《逝川集》內容涉及對歷史的考論,如項羽之死、玄奘東歸路段考察等;藝術的思考,如新疆石窟、儺文化、茶文化、陶文化等;教育與國學、文化傳承、道德觀念的探討,以及歷史人物評論,如司馬遷、陶淵明、伯夷、叔齊、杜甫、羅貫中、李卓吾等。
作者簡介
馮其庸,名遲,字其庸,號寬堂。1924年2月生,江蘇無錫縣前洲鎮人。1948年畢業於無錫國專。1949年5月在蘇南行署工作。1950年任教於無錫市第一女中。1954年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1980年、1981-1982年,兩度赴美在斯坦福、哈佛、耶魯、柏克萊等大學講學。獲富布賴特基金會榮譽學術證狀。1984年12月由國務院、外交部、文化部派往前蘇聯鑑定列寧格勒藏本《石頭記》,達成兩國聯合出書協定。後又歷訪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作學術講演,均獲高度評價。1986年調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1996年應邀訪問德國、法國,並在柏林和巴黎考察兩國所藏敦煌、吐魯番文獻。1998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馮其庸書畫展”。1998年8月,馮其庸以76歲的高齡,第二次上帕米爾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鐵蓋山口,發現玄奘取經回國的山口古道,此古道為玄奘回國以後1355年來的第一次發現。馮其庸的這一發現,轟動了中外學術界。同年10月4日至酒泉金塔縣訪漢代雄關肩水金關、地灣城。10月5日(舊曆中秋節)至內蒙額濟納旗訪古居延海、西夏黑水城、漢甲渠候官遺址,對以上各處都作了詳細的調查。馮其庸以研究《紅樓夢》著名於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論庚辰本》、《夢邊集》、《漱石集》、《秋風集》等專著二十餘種,並主編《紅樓夢》新校注本、《紅樓夢大詞典》、《中華藝術百科大辭典》等書。他還在研究中國文化史、古代文學史、戲曲史、藝術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近十多年,著重研究中國大西部的歷史文化藝術,著有考證絲綢之路和支架取經之路的大型攝影圖冊《瀚海劫塵》,獲得學術界的高度評價。馮其庸還擅於書法和繪畫,書法宗二王,畫宗青藤白石。所作書畫為國內外所推重,被譽為真正的文人畫。馮其庸現為: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紅樓夢學刊》主編、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
圖書目錄
自序
項羽不死於烏江考
千百年來一座有名無實的“九斗山”
玄奘取經東歸入境古道考實——帕米爾高原明鐵蓋山口考察記
玄奘西天取經的第二個起點——《吐魯番市志》序
流沙夢裡兩崑崙——玄奘東歸最後路段的考查
在《玄奘之路》開拍儀式上的發言
《敦煌吐魯番學論稿》書後
《西域地名考錄》序
《東方的文明》初讀——雷奈·格魯塞《東方的文明》中譯本序
對新疆石窟藝術的幾點思考——《常書鴻文集》序
陝西長安縣王曲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
一個持續五千年的文化現象——良渚玉器上神人獸面圖形的內涵及其衍變
《儺面具圖冊》序
關於儺文化
關於振興國學教育的幾點思考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開幕式上的講話
大國學就是新國學
瓜飯樓述學
傳承發展優秀歷史文化
關於中國文化史的幾點隨想
關於文學史研究的幾點意見
關於中國的陶文化、茶文化及其他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全經的現世及其他
關於伯夷、叔齊的評論
氣壯山河寫忠魂——羅英、丁力《岳飛傳》序
論羅貫中的時代
徹底批判封建道德
封建道德不能批判繼承
關於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觀念——從電視劇《三國演義》談起
解剖一部封建道德教科書——《伍倫全備忠孝記》——駁封建道德可以批判繼承論
戰鬥的思想家——李贄
吳梅村墓調查記——《徐文魁詩集》序
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吳偉業評傳》序
《吳梅村年譜》序
關於口述歷史的一些思考
兩件微型墓誌的啟示
碑刻精華史苑逸珍——讀《洛陽名碑集釋》書感代序
鄉邦要籍史學精品——讀“江蘇地方文獻叢書”
明正德九年《罪己詔》考及其他——兩件關於故宮及明、清史的歷史文獻
關於中國文字答記者問
葉君遠著《馮其庸學術簡譜》序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慶祝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成立五周年慶典暨馮其庸先生
從教六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懷念母校——劉桂秋著《無錫國專編年事輯》序
後記
再記
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