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5000-3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有人用“白灰面”塗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變得光滑和堅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灰面
- 形狀:呈白色粉末狀
- 出現:公元前5000-3000年
- 姜石:一種二氧化矽較高的石灰石塊
早在公元前5000-3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有人用“白灰面”塗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變得光滑和堅硬。
龍山時期的房屋建築,在考古學上稱作“白灰面建築”。它是在房屋內的居住面,以及內牆根處,都普遍地抹上一層白石灰面,使屋內顯得潔白、乾淨、美觀,而且還有防潮、防蟲等作用。與仰韶時期的硬土面或紅燒土面建築相比,白灰面的套用...
位於平涼市崆峒區柳湖鄉吊莊村西600米。是一處河南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與甘肅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採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陶片為泥質和夾砂紅陶,飾細繩紋,彩陶紋樣有...
石石灣遺址,甘肅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布于山梁西坡一帶及山下的平地上,遺址呈長方形,長約1000米,寬約200米,面積20萬平方米。遺址範圍內有灰坑、陶窯、白灰面房址等遺蹟,文化層厚2-3米。在地表散見有紅陶殘片、黑彩...
趙家滑遺址 遺址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500米,據斷層觀察,文化層堆積厚0.4—2米。遺址東部和北部發現有白灰面居住遺蹟。採集到的器物殘片主要有彩陶缽、罐、尖底瓶口沿和底部以及陶環、石鐮、石紡輪等。趙家滑遺址(第三批省保)
位於隴西縣首陽鄉。分屬上、下呂家坪村。是兩處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遺址。上呂家坪村西500米渭河南岸台地上。面積約1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3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採集有泥質紅陶和夾砂紅、灰陶片,器表以素麵為主,彩陶...
金勝莊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大王鄉金勝莊村西50米處,北依中條山,南臨黃河,南北長約3000米,東西寬600米,為新石器時代仰韶廟底溝類型文化遺址。金勝莊遺址文化層堆積厚1~3米,斷面暴露有三層間隔7~14厘米的白灰面。地面暴露...
王油坊遺址龍山文化先民居住的房屋有如下特點:下層房屋形狀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室內居住面皆為白灰面,房基內有埋人的現象。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築兩種。中層房屋有圓形、方形兩種,皆為地面建築,居住面以敷白灰面居多,有居住面為燒土面...
閻莊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閻莊村東。面積約6萬平方米。1979年發現。主要為龍山文化晚期遺存,發現有灰坑、墓葬、房基等遺蹟。房基均為白灰抹面,F2白灰面上還有用黑色顏料繪出的符號。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
苟堡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河川鄉苟堡村。面積約5 000平方米。197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調查並試掘i發現窯洞式白灰面房址、灰坑、窖穴、墓葬等遺蹟。出土遺物豐富,與菜園文化相近。
這3處遺址很多房址大多已被破壞,只殘留主室地面,門道痕跡仍清晰可見。很多地面都塗抹著一層厚度約0.3厘米至1厘米的白灰面,有的則是雙層或三層白灰面。據考古人員介紹,這意味著當時的人類已經懂得了採用白灰面防潮。昨日下午,記者...
莊室多為半地穴式,呈方形,面積較寬,內部均有白灰面。根據遺存部分推測,住室的建造都是先由地面卜挖成方形土坑.然後在底面和牆壁上塗以白灰面,構成四合璧半豎穴的形式。在住室周圍,有窖穴和爐灶分布。窖穴有圓形、橢圓形和長...
這裡的63座房基、疊壓多層木構架的深水井和白灰窖等,都是新的重要發現。遺址特點 早期有半地穴式房基9座,呈圓形或橢圓形,少數的塗白灰面。發現一眼圓角方形的水井,口大底小,深11米,貼靠井壁用木棍鑿榫交叉扣合成井字形木架...
遺蹟有灰坑、白灰面。遺物有半坡類型、廟底溝類型和齊家文化的缽、盆、尖底瓶、罐、石刀、石錛、石鏟、石斧、石鑿、石環及彩陶殘片、灰褐陶片等。紋飾有幾何紋、孤線圓點紋、粗繩紋、籃紋、錐刺紋。199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蘇...
位於舟曲縣城關鎮壩里村東500米。面積約7.7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2--2.3米,暴露有窖穴、白灰面居住面、墓葬、陶窯和灰坑等遺蹟。採集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片,彩陶紋飾有施黑彩的漩渦紋、平行線紋、圓點紋...
南佐遺址遺址面積約60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7米不等。遺址暴露有墓葬、白灰面房址和灰坑等遺蹟,房屋多為半地穴式、平面圓角長方形或“呂”字形,面積為16平方米左右,居住面和四壁抹白灰面。2022年南佐遺址聯合考古隊在對南佐遺址的...
岳家莊陶窯遺址位於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岳家莊村,遺址總面積1.2萬平方米。本年度發掘面積2700平方米,發現大量遺蹟,有陶窯、井、道路、白灰面房址、灰坑等。項目負責:許衛紅 參加人員:耿慶剛、趙周榮、王永榮、武新年、張楊力錚、...
橋村遺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西屯鄉北莊村橋村社一帶,面積70萬平方米。發現於1977年。遺址文化層厚1~7米。遺蹟主要有齊家文化和西周的袋狀灰坑、不規則灰層、白灰面半地穴住室、夯土基址、祭祀坑、墓葬等。遺物有石、骨、陶、...
抹灰面修補及抹灰定額均已考慮了梁底,柱門抹八字線角,門窗洞口抹護角等因素;其中補抹青灰已綜合了軋豎向小抹子或作假磚縫等因素。抹灰面修補不分牆面、山花、象眼、穿插檔、廊心、券底等部位,均執行同一定額。灰底抹白灰面修補 ...
金城堡遺址位於堯都區劉村鎮金城堡村西,西依呂梁山,汾河從其東面流過。遺址50年代調查時發現。1993年全省文物普查時複查,現存面積15萬平方米。遺址從斷崖上觀察到的遺蹟主要有灰坑及白灰面房址。金城堡遺址在金城堡西南河東北岸丘陵台地...
海家灣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古城鄉海家灣村。196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進行發掘。清理3座齊家文化墓葬,墓地東側還有齊家文化居址,暴露白灰面和紅燒土、灰土等,地面散布齊家文化陶片。
但遺址中發現的白灰面排房、台基等都是大汶口文化中極為罕見的,具有自身特點,與同區域蒙城尉遲寺遺址中的發現有較多類似之處,可能屬於大汶口文化的同一個類型。垓下城址作為淮河流域第一次發現的大汶口文化城址,雖然面積不大,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