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灰圍村

白灰圍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位於龍城街道中西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新村大圍村上角環村。始建於清代,今龍崗街道新生社區仙人嶺村陳姓和龍城街道新聯社區蒲排村陳姓遷居至此而形成。因1舊時村里以燒制白石灰為主而取名白灰圍村,曾用名水圍。該村地處丘陵地帶,有餘石嶺山(現為龍城公園),海拔145米。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在老屋旁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灰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
  • 車牌代碼:粵B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民由來,地方方言,傳統建築,地方習俗,傳統技藝,本地美食,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橫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橫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橫崗公社;1983年7月、屬橫崗區:1986年10月屬橫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2004年,屬橫崗街道:2006年,屬龍城街道黃閣坑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玉米、花生、大豆、甘蔗、龍眼、荔枝等。改革開放後,集體經濟發展起來。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383人,其中男性195人,女性188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93歲(女);實際在村人口373人。非戶籍外來人口5809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1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人,居住在美國。

歷史文化

村民由來

世居村民主要為陳姓,北宋時期由河南洛陽遷至廣東韶關南雄,後輾轉遷至今龍崗;清代初期,今龍崗仙人嶺村陳姓和蒲排村陳姓遷居至此。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建築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現無存,已全部拆建為現代民居建築。

地方習俗

每年農曆九月十三,全村村民和荷溪六村陳姓同鄉會中的其他五個村的陳氏族人前往寶安沙井祭拜陳氏始祖陳朝舉。
該村村民沿襲小年夜送灶神習俗。各家要先在紙上填寫自家地址,然後焚香點燭,獻上祭品,焚燒紙祭拜。

傳統技藝

該村老一輩村民掌握燒石灰技藝。在農業生產中,石灰具有殺滅害蟲、調節水質、改良土壤的功能,農家燒石灰,用珊瑚石或者石灰石為原料,柴草為主要燃料,裝窯時設定火路,以保證火力通達均勻,兩人一組,一人搬草,一人燒火,參與人員輪班上陣,連續不斷,燒火16小時至24小時,燒至石灰石熟透即可。

本地美食

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年糕、米餅、煎堆、糍粑、糖環、油角、蘿蔔粄,清明節的茶果,端午節的灰水粽、鹹粽等。

公共設施

清林路、黃閣路、白灰圍路經過該村。1968年通電,20世紀70年代中期通自來水,1985年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中有村民活動中心。
2006年,該村余石嶺山改建成龍城公園十餘座大小各異的山峰為城市天際線勾勒出起伏有致的山脊線,其狀如龍,龍城公園的總體布局為:群峰三谷”,一脈相承。根據公園地形特色,三大主題生態谷地“藝術谷、碧波谷、雨林谷”呈品字形布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