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濤街道(白濤鎮)

白濤街道

白濤鎮一般指本詞條

白濤街道位於重慶市涪陵區東南部,距涪陵城20公里,是涪陵區的南大門,同時也是主城和渝東地區前往仙女山、芙蓉洞、石夾溝、武陵山森林公園等著名風景區的重要通道。

這裡自然資源豐富、商貿流通繁榮,歷來是涪陵東南部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千里烏江第一鎮”的美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濤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重慶市涪陵區
  • 下轄地區:建峰社區、麥子坪社區、白濤社區等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0018
  • 地理位置:涪陵南部
  • 面積:217.2平方公里
  • 人口:46160人(2010年)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烏江畫廊、816核軍工洞、巴王陵、御泉河
  • 機場:重慶江北機場
  • 火車站:涪陵站、涪陵北站
  • 車牌代碼:渝G
  • 公共運輸:208路A/B/C線路
概況,沿革,地理,交通與區位,旅遊資源,經濟發展,

概況

涪陵區轄街道。位於區境東南部,烏江兩岸。是涪陵區唯一的三峽移民異地整體搬遷集鎮。面積20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6160人(2010年六普)。轄5個社區、13個行政村。辦事處駐興政路71號,距涪陵城區30千米。烏江、渝懷鐵路、319國道過境。名勝古蹟有小田溪巴人墓群、烏江自然山水畫廊、大溪河峽谷風光、大千洞等。
白濤街道白濤街道

沿革

清代有白桃溪場,清末(光緒24年)置白濤鎮,1942年(一說1940年)改鄉,1950年復置鎮,1953年分鎮屬農村部分置白濤鄉,1958年鎮鄉合併成立白濤公社,1983年與永勝公社合併置為白濤鎮。1996年,面積90.5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白濤、新溝、沿江、柏林、聯農、油房、新龍灣、建立、陳家咀、網背沱、三門子、高峰寺、黃荊、八角樹、大沙丘、麥子坪、桃子園17個行政村和街道1個居委會。
白濤街道白濤街道
2000年末,面積121.45平方千米,總人口3111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883人,轄1個居委會、17個村,3個居民小組、124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面積121.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7個村,3個居民小組、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31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939人。2006年轄白濤社區,三門子、小田溪、麥子坪、高峰、柏林、油房、聯農7個行政村。2008年5月,撤銷白濤鎮、山窩鄉,合併設立白濤街道。2013年,面積201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5個社區,126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5.0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7萬人,農業人口2.4萬人。
【郵編】408017【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2013:~001 112白濤居委會 ~002 111油坊居委會 ~003 111小田溪居委會 ~004 111官橋居委會 ~005 111建峰居委會 ~201 112三門子村 ~203 112麥子坪村 ~204 220高峰寺村 ~205 112柏林村 ~207 220聯農村 ~208 220樂道村 ~209 220谷花村 ~210 112水源村 ~212 112哨樓村 ~213 112崇山村 ~214 220石門村 ~215 220天星村 ~216 112新立村【2006年代碼】500102105:~001白濤居委會 ~201三門子村 ~202小田溪村 ~203麥子坪村 ~204高峰村 ~205柏林村 ~206油房村 ~207聯農村
原【山窩鄉】位於區境東南部,東靠大木鄉、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接白濤鎮、天台峽谷御泉河風景區,北與焦石鎮、卷洞鄉毗鄰,南與武陵山鄉、石夾溝風景區接壤。鄉政府駐長嶺崗,距城區36千米。轄樂道、谷花、水源、官橋、哨樓、崇山、石門、天星、新立9個行政村。〖沿革〗境內清代時有沙(三)窩山場,因其境內多風沙,大山坡面上有3個大窩凼,故名。1931年置三窩鄉。1953年分置出山窩、新立、石門、水源、大東等5個鄉,1955年將山窩、新立兩鄉及水源鄉2個村合併設立山窩鄉,1958年改稱山窩公社。1976年公社駐地由老場遷至長嶺崗。1984年改鄉。1992年將龍塘、石門兩鄉併入(1995年復置龍塘鄉)。1996年,面積65.4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官橋、谷花、水源、樂道、新立、盛家堡、石門、哨樓、崇山、檬子、桃花、深溪、天星、林場14個行政村。2000年末,面積95.75平方千米,總人口1623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91人,轄14個村,115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面積95.75平方千米,總人口1601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20人,轄9個村,57個村民小組。〖2006年代碼〗500102207:~201樂道村 ~202谷花村 ~203水源村 ~204官橋村 ~205哨樓村 ~206崇山村 ~207石門村 ~208天星村 ~209新立村

地理

白濤因烏江之畔、白浪滔滔而得名。2008年5月因行政區劃調整,由原山窩鄉、白濤鎮合併而成立的。全街道幅員面積217.2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個社區,116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46160人(2010年),城鎮人口14788人,農業人口34015人。位於白濤境內的世界第一人造溶洞——“816核軍工洞”和小田溪“巴王陵遺址“更是享譽國內外。白濤是涪陵三大工業園區的之一,是典型的工礦複合型鄉鎮。
白濤街道(白濤鎮)

交通與區位

烏江黃金水道、國道319線、渝懷鐵路橫貫全境,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歷來是涪陵東南部和烏江流域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被譽為“千里烏江第一處”。
交通方便,公車每日循環發往涪陵市區(早上6點到晚上7點),票價1元到5元分段收費。

旅遊資源

境內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有氣勢恢弘的816核軍工洞,文化底蘊深厚的小田溪巴王陵遺址,雄奇峻秀的大溪河風景區,綠蔭青翠、植被良好的烏江森林公園。

經濟發展

轄區內現有各類企業100家,有重慶市政府已規劃並正在建設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白濤化工園區,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重慶天原化工有限公司、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中日合資重慶化醫大冢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坐落街道腹地,工業基礎雄厚,經濟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