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滸窯遺址

白滸窯遺址

白滸窯遺址為撫州市 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臨川區紅橋鎮白滸窯村東南700米的白滸渡,故名“白滸窯”。燒造年代為南朝至宋代,是我國江南古陶瓷生產史中的重要鏈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滸窯遺址
  • 地理位置:臨川區紅橋鎮白滸窯村東南700米的白滸渡
  • 景點級別:撫州市 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 燒造年代:南朝至宋代
被發現,周圍環境,產品工藝,

被發現

1950和1960年,白滸窯在江西省博物館文物調查工作中被發現。經過實地調查,白滸窯遺址綿亘2公里,包括毛家村、一甲村與二甲村。整個窯址除有幾座遭到破壞外,仍有七座較為完整。廢墟上散布的瓷片、窯具等遺物甚多。這些瓷窯在白滸窯毛家村《白滸毛氏族譜 》的南宋紹興五年(1135)舊序記載中可得到印證:“宋元豐元年(1078)毛姓氏遷來此地一日出遊汝西,車過滸渡,……而問曰:‘斯何地也?’當地人答曰:‘白滸渡,又曰白滸窯也。’”證實該窯早在北宋之前就已存在。事實上,早在唐代,臨川白滸窯就頗具規模。

周圍環境

崇仁河緊靠窯址的山坡由西向東流入撫河,窯址依山靠水,窯址西坡由於崇仁河、宜黃河兩大水系匯合於此。從這,逆流能達宜黃,崇仁,樂安等縣,順水可至南昌,豐城,鄱陽等地,水面交通極為便利,為瓷器的銷售提供了條件;早年此地樹木茂密,多以松木為主,為瓷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燃料;瓷土豐富,為瓷業生產胎土。

產品工藝

白滸窯與豐城羅湖窯在隋唐時期同屬洪州較大的窯業基地。主要產品有碗、罐、缸等,以碗為主。器物多為平底,底心稍內凹,也有部分圈足器。大多胎骨粗糙、厚重,胎土灰色。釉色多呈青綠、醬褐,也有少量豆青色。器內施全釉,外施釉多不及底。釉面常開細冰裂紋,釉水不均勻者呈淚痕狀。紋飾較簡單,多為葵花形紋,罐類器物的肩部,常以“鋪首”為飾。所產器物古樸大方,技藝純熟,釉汁光潤,具有時代特徵,而製作造型、工藝紋飾又具地方特色而著稱江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