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立的白湖社區被批准為城市社區,副科級建制,隸屬於白湖鎮黨委政府指導,批准成立了白湖社區黨委,選舉產生了白湖社區居民委員會組成成員,社區現有在職幹部13人,其中第一書記1人,書記1人,副書記2人,主任1人(交叉任職),副主任1人,委員7人,大學生村官1人。
白湖社區轄區面積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18畝,常住人口24000人,其中農業人口5770人;總戶數5803戶,36個格線,省直單位4個,縣直、鎮直單位11個,學校3所,幼稚園4所,金融機構3個,衛生機構4個,個體工商戶546個。
原塘串河村,距縣城東17公里,東經117°4′,北緯31°1′。清光緒十一年(1885)《廬江縣誌》載:黃陂湖通後湖者曰“麻線河”,後湖通白湖者曰“塘缺河”,兩河窄狹彎曲。塘缺河為來往商船停泊之地和渡口。清鹹豐間只有10多戶人家,亦農亦漁亦商。同治三年(1864),塘缺河鎮列為全縣三十二鎮之一。民國中期有108戶300餘人。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占該鎮以東無為境之黃姑閘,來往客商不能由陸路東下黃姑、襄安、無為,街民在塘缺河老街北首白湖岸邊建船碼頭,供皖西大別山等地商人往來,曾一度繁榮。民國32年後陸續從老街和楊柳、裴崗等地遷來60戶305人,土公路旁開店設鋪。建國後,縣人民政府兩次組織民工將麻線河和塘缺河疏浚取直,河床拓寬為30米,使河湖之水相通互串,遂改名“塘串河”。1956年白湖農場場部遷建於此,逐步形成現在的塘串河街。它北與白湖農場東、西大圩隔河相望,南依裴崗聯圩北之裴河。原老街長百米,寬5米,多是草房;現街道長1500米,寬10米,渣油路面,樓房林立。有國營、合作工業10家、商業93家、個體戶5家、攤販27家。閥門廠占地面積57806平方米,建築面積34063平方米。農貿市場占地5畝,四季繁榮。